为什么没几个人在瑞典真正待得住?月薪2万8,福利顶呱呱。这大概是许多人对瑞典跟北欧国家的想象。然而在这层美好的北欧滤镜背后,是一种让大多数普通人难以扎根的平静现实。
第一个原因,在瑞典,一份看似体面的中位数工资,例如税后19000千克朗,约合人民币14000。在支付了哥德斯尔摩一家普通公寓的租金、水电和保险后,便所剩无几。大家想象一下,在超市里一公斤青菜标价40人民币,你拿着工资卡在蔬菜货架前犹豫片刻,最终可能还是默默的把它放回原位。
![]()
这里的高工资,首先需要对应的是高昂的物价。所谓的高收入,仅仅能保障一种极为基础,毫无波澜的平静生活。任何对物质生活的憧憬,在这里都会迅速褪色。
瑞典的社会福利体系,确实令人羡慕。近乎免费的医疗教育,长达数百天的育儿假,以及充足的带薪年假。但这一切并非毫无代价,其背后是高达30%,甚至更多的个人所得税。当你收到第一份工资单的时候,那个被扣除的数字,会让你恍然觉得遭遇了抢劫。
![]()
然而每个月的人都会告诉你,这是一种社会契约。你用本可支配的现金,换取了从摇篮到坟墓的安稳。这种安稳消除了极端的焦虑,也同时消除了通过个人奋斗,实现阶层跃迁的可能。在这里几乎没人能大富大贵,大家都被平稳的均富平。
![]()
对外来者来说,挑战远不止于经济战。首先是文化的隔阂,短期的假期旅行,无法体会常年面对冬日产业,社交圈子狭小所带来的孤独感。而福利社会在托住底的同时,也封住了顶。你想买豪车,想要买名牌包,想过上国内某些圈子,那种充满物质享受的生活,在这里你会显得格格不入,且经济上难以实现。
![]()
所以瑞典像一座设计精美的温室,它保证了生存,却难以安放多种多样的人生梦想。它用高福利兜底,也用高税收和高物价,抹去了生活的波澜。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它听起来像天堂,却没几个人能真正待得住。除非你早已甘心,让平静的活下去。成为人生的终极目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