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法哲学家赵越胜老师在追忆恩师的《燃灯者》一书中,记录了这样一位带来着“思想之火”的燃灯者,与一段长达三十余年、令人动容的师生情谊。
几十年前,赵越胜的老师曾告诉他,“从权利和自由的角度上看,我们根本就是奴隶。”
“但做奴隶不可怕,人因不可抗拒的原因而沦为奴隶的情况时常会有,但记住不要自愿做奴隶。读书思考就是为了提醒自己,不要沦为奴隶而不知。”在那个思想禁锢的年代,这些话让年轻的赵越胜如梦初醒,他从未经历过这样一种精神上的冒险——‘我们根本就是奴隶’。”
而让赵越胜意识到这份恐惧与光亮的燃灯者,就是一代哲学大家周辅成。
自从这扇窗打开后,赵越胜便在思想的海洋中遨游不止,其后的三十多年中,他与老师交流不断,书信不断,成就了一段最真挚、最亲密无间的师生情谊。
不幸的是,2009年5月,已98岁高龄的周辅成因病去世。在先生去世之前,赵越胜已经开始撰写追忆恩师的几篇长篇散文,其中最著名的那篇《辅成先生》于先生去世后四个月定稿完成。
这几篇文章既有真挚感情,又饱含思想灵光,同时更是记录了两代学人对那段真实历史的讨论、反思,大量的历史细节让人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时代。
因其珍贵的内容与真挚的文笔,这几篇文章迅速在读者圈内传阅,连著名哲学家周国平都感慨说:“读了《辅成先生》一文,方知我对先生了解得太少太浅。”
可以说,两人是师生,更是知己与两个灵魂的对话。这几篇文章在私下广为流传后,朋友都鼓动说,这样的内容不出版成书,实在太过可惜。于是,才有了这样一本《燃灯者》面世。
本书一经出版,立即获得了更广泛读者圈的好评。
周国平评价本书说:“好文章就应该让更多的人读到。这本书已被视为记述改革开放前后两代知识分子交往的经典之作。”
陈嘉映说:“他笔下的人物那样饱满。本书所收入的文章,实不只是纪念友情,不只是对已逝时代的缅怀,它们始终在吁请我们思考自己,思考我们这个尚未结束的时代。”更重要的是,对在黑暗的荒原上载歌载舞的人来说,本书确是当头棒喝;而对醒悟者来说,它让孤独的人不再觉得孤独。
本书增补了之前版本大量被隐去的文字,能够出版实属不易。
点击订购
![]()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