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燃灯者虽逝,光芒永不灭

0
分享至

燃灯者虽逝 光芒永不灭

——追记全国先进工作者、日照实验高中党委书记宋国安

每个周末他都会伏案提笔,为学生写下满纸叮咛的书信;每个夜晚他都会站在教学楼前,目送最后一名学生走出校园才放心下班。高考结束那天,他满眼心疼地望着走出考场的学子,说想要上前去拥抱每一个为梦想拼搏的孩子……

2025年11月8日凌晨,当晨光将要穿透薄雾,这些曾经温暖的场景却再也不会出现了——日照实验高中党委书记宋国安,这位将29载青春献给教育事业的耕耘者,永远离开了他挚爱的校园与学生。

他从费县一中的语文讲台起步,把“让知识穿过生命”的信念种进课堂;他走过莒县一中的教学楼,让“教师第一、学生为本”的理念开花结果;他守着日照实验高中的晨光暮色,把“尊重”二字酿成校园里最浓的情。

他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校长”,而是学生能随时拦住聊心事的“宋伯伯”;也不是遥不可及的“专家”,而是家长能放心托付孩子的“宋大哥”;更不是只谈成绩的“管理者”,而是同行眼里“把教育当生命”的老朋友。

或许,他从未真正离开,只是化作了校园里的晨光、晚风、银杏叶,继续守护着他挚爱的教育事业,守护着每一个怀揣梦想的孩子。


宋国安生前工作照

师者如灯:以匠心守望教育初心

1996年,刚从临沂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的宋国安,怀揣着对教育的赤诚走上费县一中的讲台。彼时的他或许不会想到,这个选择会成为他一生的坚守——从语文教师到正高级教师,从课题研究者到教材编者,他始终以“有境界”的师者标准要求自己,把课堂变成了培育生命的沃土。

“真正的教学,是让知识穿过生命而非停留纸面。”这是宋国安刻在教案扉页上的箴言。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跳出传统教学的框架,基于学生终身发展需求创建整合语文课程,打造高效课堂。他带领的日照实验高中语文团队,高考成绩常年位居全省前列,成为学科教学的标杆。

教学之余,他从未停下钻研的脚步,主持3个国家级、省级课题,作为核心成员参与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将教学实践升华为理论成果。

这份对教育的匠心,让他收获了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诸多荣誉,也让他成为山东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编者、曲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但在学生眼中,他从不是高高在上的专家,而是那个在课堂上循循善诱、在课后耐心答疑的“宋老师”。即便后来走上管理岗位,他依然坚持“一线工作法”,每天进教研组、进课堂、进食堂、进学生公寓,用脚步丈量教育的温度。患病期间,他仍以顽强的毅力坚守岗位,这份对教育的执着,让师者风范愈发熠熠生辉。

治者如泉:以尊重浸润教育生态

“教育教学质量是尊敬出来的。”

“不要把校长当官来做,我们校长要对老师们好一点,再好一点;距离近一些,再近一些。”

“把宁静还给学校,把校园时间还给教学,把教师精力还给课堂,把校长精力还给学校。”

“教育是老师和学生两个世界的相遇,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

这些在日照教育圈里口口相传的“金句”,是宋国安深耕教育管理多年总结出的核心理念。

从莒县一中校长到莒县教体局局长,再到日照实验高中校长、党委书记,他始终将“尊重”二字贯穿管理始终,用一系列创新举措,让教育生态焕发蓬勃生机。

在莒县一中任职期间,他确立了“教师第一、学生为本、教学中心、环境育人”四大发展战略,提出教师“要工作更要家庭,要学生更要孩子,要质量更要健康,要发展更要幸福”的“四要、四更要”理念。四年时间里,这所曾经面临挑战的学校实现华丽转身,育人品质与教学效能同步提升,书写了县域高中崛起的奇迹。

担任莒县教体局局长后,他更是挥出改革“三板斧”:将各类检查考核削减三分之二,把宁静还给学校;组建11个教研协作区,推动城乡教师一体化发展;启动“党员校长”工程,选派优秀校长到乡村学校挂职,打通教育振兴的神经末梢。三年间,莒县高中教学水平持续优化,育人成效显著增强。

执掌日照实验高中后,宋国安则将“尊重”教育推向新高度。在学校层面,他要求中层干部当“专家”不当“外行”、当“服务员”不当“官老爷”,先后设立洗车点、擦鞋机,用细节温暖教师;在教师层面,他倡导“学生第一”,开展“五心学生”“七讲教育”,调整上学时间、推行阳光大课间,让学生成为校园的主人;在课堂层面,他坚持“规律第一”,创造性实施“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思维为主攻、训练为主干”的“五为主”教学理念,让课堂回归育人本质。

仁者如友:以真心守护成长之路

“我常提醒自己,要多从你们的角度思考教育问题,要做一直行走着的校长,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在校园里与你们遇见……”

“你们的事,就是校长的头等大事;关乎你们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有事请找校长……”

“你们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是学校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你们的朋友,宋国安。”

这些刻在毕业学子记忆深处的话,是宋国安高考前夕写给学生的信里的深情告白,也是他与学生相处的真实写照。

在师生眼中,他不仅是校长、局长,更是那个愿意倾听心声、陪伴成长的良师益友。

每天清晨,宋国安都会早早站在校门口,带着微笑迎接每一位学生;他会拍拍孩子们的肩膀,给他们一整天的鼓励;傍晚时分,他又会目送学生放学,叮嘱他们注意安全。为了倾听学生心声,他开通“书记校长信箱”,推行“校长直通车”,在校长办公室门口设立意见二维码,让学生的每一个诉求都能畅通表达,及时得到回应。

有学生反映学习压力大,他便组织篮球赛、拔河比赛、梦想舞台等文体活动,开设励志影院和心理咨询室,用多元方式为学生减压;了解到学生作息紧张,他调研后将早上上学时间往后推迟了40分钟,让孩子们能多睡一会儿;面对高考改革,他引导教师摒弃“刷题”模式,注重思维培养和素养提升,他告诉孩子们“高考,就是高高兴兴的考试”,让学习真正成为快乐的事。

2024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分别授予实验高中“优质生源基地”“博雅人才共育基地”称号;2025年高考,实验高中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录取的学生总数实现新突破;300多名学生在省级以上的奥赛、作文、音乐、美术、体育等大赛中获奖……

这些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宋国安“让每个孩子站在学校中央”的教育追求。

他常说,“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生动活泼、各不相同的人。假如教育人能尽自己所能去唤醒他们,鼓励他们做自己,为他们打开精神开阔的视界,那么每一个孩子都有成长的无限可能……”在他的影响下,尊重与关爱在校园里蔚然成风。

任日照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期间,宋国安的视野从一所学校、一个县域扩展到全市教育。他提出五个“更重要”的教育哲学,引导全市教师聚焦“教师、学生、课堂”核心,探索互动式、启发式、体验式教学,让尊重教育的种子在日照大地生根结果。他作为市政协常委,积极参政议政,为教育发展建言献策,用责任与担当诠释着教育工作者的初心使命。

这些,都是宋国安未曾远去的身影。

这位人民的好教师、教育的守望者、学生的好朋友,把自己活成了一束光,即便熄灭在黎明之前,也已照亮了无数学生的人生道路,滋养了一方教育的沃土。

燃灯者虽逝,光芒永不灭。如今,校园里的花儿依旧盛开,教室里的书声依旧琅琅,那些宋国安曾经守护过的学生,正带着他的鼓励,勇敢地走向更远的未来。而他,就像清晨的阳光,永远照耀着这片他热爱的校园,永远温暖着每一个他牵挂的孩子。


来源:日照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日照日报 incentive-icons
日照日报
日照日报社官方账号。
6797文章数 59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