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玉良
10月31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韩国庆州拉开帷幕。这不仅是一场经济议题的讨论,更是一场多边外交的实景演练,是亚太国家在复杂国际形势下重建信任、凝聚共识的重要舞台。会议以“建设可持续的明天”为主题,强调合作应对全球经济与社会转型的挑战。
![]()
韩国多位专家指出,这次APEC会议的意义超越经济本身,它承载了区域合作、全球治理以及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信号。圆光大学的柳智元认为,这是一次历史性、多层次的多边外交演练。而龙仁大学的朴胜赞教授则直言,当今世界的经济和命运紧密相连,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自由贸易与多边合作不再是理念口号,而是应对全球挑战的现实选择。
会议提出的“连接、创新与繁荣”三个关键词,不只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亚太各国面对科技革命、数字化浪潮和社会转型的应对之策。数字创新成为驱动区域经济新增长的重要引擎,意味着国家间不只是货物和资本的流动,更是技术、信息与创新模式的深度互通。李熙玉指出,这种连接,让世界更加紧密,也让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不再只是梦想。
中国国家最高领导人在会议中发表了题为《共建普惠包容的开放型亚太经济》的讲话,为会议注入明确的政策信号:保障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与稳定,是实现区域共同繁荣的基础。权起植指出,中国倡导的多边主义,不仅是对抗单边主义的策略,更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切实方案。在亚太,开放与包容不是空洞理念,而是实际行动:通过互联互通、贸易便利化和产业合作,中国正在把区域经济合作的潜力转化为现实动力。
![]()
面对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中国承担亚太2026年APEC峰会东道主的角色,意味着其将成为区域合作的关键推动者。专家普遍表示期待,这不仅关乎经贸议题,更是推动亚太稳定、构建公平共赢合作格局的机会。开放、包容、互利的合作理念,将为各方提供共商共建共享的实践路径,也为全球经济提供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
在全球经济深度融合的今天,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已经无法解决现实问题。每一次经济摩擦、每一场贸易争端,都可能牵动区域乃至全球供应链与投资环境。APEC会议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各国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展开对话和合作,把共同利益置于冲突之上。这种理念,正是推动亚太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展望未来,中国作为2026年峰会东道主,不仅承载着区域经济合作的责任,也在传递一个信号:合作能够超越分歧,互利共赢才是长期战略。亚太地区的经济繁荣,不依赖单一国家的意志,而是各国共同参与、共同建设的结果。在这一进程中,中国的角色既是引领者,也是桥梁,确保各方能够在复杂局势中找到合作与发展的平衡点。
![]()
APEC的意义,不止于会议厅内的发言和签署的文件,而在于区域国家能够通过合作化解冲突、创造机会。数字化、创新驱动、贸易互通,这些关键词将逐步落实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成为亚太国家人民切实感受到的红利。中国的参与,让这一进程更具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也让区域合作的潜力得到最大化释放。
从庆州的会议厅到未来2026年的中国峰会,亚太合作正在经历从理念到实践的深化。开放、包容、创新、互利,这些原则不仅塑造经济合作的新格局,也为区域稳定提供制度保障。各方的努力,将共同书写亚太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让“建设可持续的明天”不再只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在全球风云变幻之际,亚太的未来需要合作而非对抗,需要共赢而非零和。庆州APEC会议释放的信号明确:各方携手,才能让区域经济更稳健、更创新、更繁荣,也才能为世界经济注入确定性和活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