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来自辽宁大连的姚女士怀揣着旅游的初心,登上了飞往山东威海的航班。她未曾想过,这场看似普通的旅行,会将她拖入长达两年的传销深渊,让她付出两段婚姻、巨额债务的惨痛代价,直到2025年才彻底走出阴霾。
旅游偶遇:一场精心设计的“邂逅”
抵达威海后,姚女士意外发现朋友圈有位不算熟悉的朋友恰巧也在当地。一番联系后,对方热情邀约她前往威海荣成游玩,荣成尽兴一日后,又顺势提出带她去往荣成石岛。
![]()
姚女士心中满是疑惑:两人交集不多,对方为何如此殷勤地带自己四处溜达,且全程不见其上班?由于年龄相仿、彼时均为单身,对方言语间满是暧昧,生活上更是体贴入微——车接车送、宴请吃饭、全程陪同游玩。面对“是否耽误工作”的疑问,对方仅轻描淡写回应“最近在休息”;被问及职业时,更是抛出“在做政府国家扶持的项目”的说法,姚女士起初只当是玩笑,并未深究。
温情裹挟:亲情牌下的陷阱铺垫
几天后,姚女士打算返程,却被对方再三挽留:“还没带你玩够,再多留几天”。当晚,对方更是将她带回了家,其父母的热情招待让本就放松警惕的姚女士彻底卸下防备。
姚女士的父母轮番劝说:“山东发展好,别回东北了,东北赚钱机会少,出来闯几年再回去也不迟”,男方母亲:“我挺喜欢你的,我儿子在这边工作挣钱多,你要是能干,留在这儿多好,山东的海多蓝啊”。这番话恰好触动了姚女士——彼时的她早已厌倦了原城市的疲惫与忙碌,对新生活充满向往,便心动地答应“明天去看看你们的工作”。
洗脑攻坚:从怀疑到沦陷的六天
然而,所谓的“工作考察”,实则是一场步步为营的洗脑骗局。第二天起,对方便带着姚女士挨家挨户爬楼梯,接受所谓的“项目介绍”:投入69800元,就能赚到1040万元。如此离谱的数字让姚女士第一反应便是“无稽之谈”,但介绍人却打着“只是帮你朋友看看”的幌子持续游说。
![]()
姚女士心想“听一个小时也无妨”,却不料被接连带去第二家、第三家。她渐渐生出不耐烦,对方却频频打感情牌:“你就帮我看看,不能这么不负责任”“想在这边发展,肯定要多了解”。就这样,她被裹挟着连续四天“考察”,每天都在不同居民家中重复听着相似的论调。
第五天,一个细节让姚女士心中生出恐惧:这些接待“考察者”的家庭,洗杯子、倒水的手法如出一辙,就连装水的框都是同款。她隐约察觉自己掉入了庞大陷阱,却又自我安慰:“投资六万多,五天见了二十多个人,这么大的网要是骗人,每个人能分到多少钱?”再加上对城市的好奇和一丝“想试试”的责任心,她选择继续了解。
第六天,游说重点转向“人生价值”“对父母的责任”“抓住机会改变命运”。姚女士彻底动摇了,她喜欢威海的环境,渴望换一种生活方式,更觉得自己年轻可以冒险。彼时正处于分居状态的她,果断卖掉老家房子、迅速办理离婚手续,拿着分到的财产,毫不犹豫地投入了69800元。其实她并未真信能赚到1040万元,吸引她的更多是这里看似“有素养”的人际圈——不乏传统行业的老板、老师,而她自己原本也是幼师,这种氛围让刚离婚的她感到舒心,赚钱的欲望反而排在其次。
沉沦深渊:以爱为名的“拉人入局”
真正的沉沦从“邀约人”开始。按照传销组织“五级三晋制”(业务员、组长、主任、经理、老总)的要求,她需要发展三名下线。起初,姚女士信心满满,邀约了第一位女性朋友,可朋友一来便察觉异常,直言“一个老百姓怎么可能接触到国家扶持的项目”,当场就要报警并把她带走。
当时的姚女士非但不领情,还觉得朋友不理解自己,心中满是委屈。这次失败让她不愿再找熟人,而传销组织则支了新招:“你单身,可以在相亲网上聊陌生人,用恋爱关系让他们信任你”,还举例“之前有个女孩这么做,现在每月能拿十几万工资,传递信息也是为别人好”。被洗脑的姚女士信以为真,觉得既然已经投资,就该按“规则”走下去。
她通过相亲网邀约了第一个男性“下线”,对方对她颇有好感、甚至有结婚打算,如同当初的她一样,经过几天“考察”后投入了六万多元。可没过多久,对方家人察觉异常,将他强行带走并报警。当对方想要回投资款时,才发现传销组织既无记账,也无任何转让凭证。姚女士满心愧疚却无能为力,而传销组织却告知:“他想拿回钱,就得再拉一个人进来转让份额,直接报警就会被踢出去,一分钱也拿不到。”尽管心中焦虑,但每当她有动摇迹象,就会有人围着她聊天、游玩、洗脑,让她无法抽身,只能硬着头皮继续。
婚姻捆绑:绝境中的无奈抉择
在错误道路上,姚女士又结识了一位男性“下线”,对方投入六万多元后,陆续将母亲、父亲、弟弟带入坑中,整个家族都投入了大量资金。此时的姚女士已做到300份大经理级别,眼看就要“上总”,即将迎来所谓“每月10万元工资”的新平台。
可一个现实让她猛然惊醒:一位女性朋友的母亲早已“上总”,却依然靠刷信用卡维持生计。姚女士终于意识到这是彻头彻尾的骗局,想要停止却为时已晚。她与那位已奔着结婚去的男性“下线”摊牌,可对方早已深陷其中不愿回头,坚持要与她结婚。
姚女士陷入两难:不结婚,对方全家会向她追讨投资款,而她根本无力偿还;结婚成了唯一的“自保”办法。然而,这段建立在传销骗局上的婚姻注定无法长久。婚后,姚女士借着一次争吵的契机,毅然提出离婚,彻底与对方划清界限——这是她能想到的,唯一能彻底脱离传销窝点的极端方式。
幡然醒悟:负债累累的艰难脱身
此时的姚女士,不仅搭进去两段婚姻,还因接待“考察者”、租房等开销,欠下了五万多元网贷。2023年,她终于彻底走出了那个令人窒息的传销组织,而从2021年踏入威海到此刻脱身,整整两年时光,她耗尽积蓄、背负债务、弄丢幸福。
![]()
为了还债,姚女士开始疯狂打工,同时打三份工,日夜操劳。直到2025年,她才终于还清所有欠款,重获自由。而如今,威海荣成石岛凤凰湖小区里,依然有许多她曾经认识的人,还在重复着她当年的老路——每天吃着白菜、萝卜,甚至去菜市场捡菜糊口,不上班,只忙着“拜访学习”“邀约新人”。他们没有钱,却执着于1040万的美梦,为了接待“考察者”,还要借钱租车、借房,每天给借房人家支付30元费用。
姚女士后来才彻底摸清,这个传销组织虽换了不同叫法,本质仍是“五级三晋制”,所谓“上总”后高薪纯属谎言,到了一定级别根本没有多少收入,想要赚钱只能不断发展下线,将新人的投资款据为己有。面对央视早年的曝光报道,他们还编造“宏观调控”的说法,声称是为了筛选“胆大的人”,甚至拿出真假视频对比,刻意掩盖说辞中的漏洞。
血泪警示:远离传销,守护幸福
回首这段经历,姚女士满心悔恨:“恨当时打击力度不够大,没能让我早点出来。如果能早一点醒悟,我就不会经历这么多事,不会欠那么多债,受那么多苦。”她深知,那些仍困在传销窝里的人,大多要等到负债累累、家破人亡时才会幡然醒悟,而最好的解救方式,就是将这个传销组织彻底一锅端,让他们失去继续骗人的土壤。
这场长达两年的传销噩梦,让姚女士付出了沉重代价。如今的她,终于摆脱过去的阴影,只想用自己的经历警示世人:所谓“低投入高回报”“国家扶持”的项目,大概率都是传销陷阱。切勿被感情、利益裹挟,一旦察觉异常,务必及时远离并报警,切勿等到无法挽回时才追悔莫及。
[此文来源:李旭反传防骗团队,版权说明:以上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