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机器人代替人工执行高风险、高强度作业已成为发展趋势。近日,在上海市青浦区10千伏配电线路重5赵巷线作业现场,国网上海青浦供电公司成功运用Z200带电作业机器人完成一项带电搭头作业,这是该公司首次将带电作业机器人应用于业扩接火(指为用户增加用电容量,将用电设备与电网连接并完成送电)工作。
![]()
记者在现场看到,搭载在绝缘斗臂车上的橙黄色机器人缓缓升至8米高空,随后伸展开两条机械臂,一只稳稳抓住10千伏高压导线,另一只熟练地进行导线剥皮、搭头连接等操作。地面上,青浦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的技术人员紧盯手持远程操控终端的屏幕,通过5G网络实时回传的高清画面,他能清晰看到机器人的每一个动作细节。
“长期以来,带电作业人员需要穿着重达20公斤的绝缘披肩,在高空进行精细操作,夏季高温时经常汗如雨下,冬季严寒时手指僵硬,作业条件十分艰苦。”现场工程师王景熙说道,“有些老师傅因长期高强度作业,腰椎、颈椎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这台Z200型机器人的投用,有效改善了这一状况。”
![]()
据介绍,该机器人集成了仿真建模、视觉识别和运动控制三大核心技术。配备的高清视觉系统能在2分钟内完成导线三维建模和路径规划,定位精度控制在0.5毫米以内。“机器人能够执行带电接火、旁路电缆搭接、树枝修剪等多项任务,大大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了作业安全性。”王景熙介绍,机器人的“双臂”可以模拟人手的各种动作,灵活度不亚于穿着厚重绝缘服的作业人员。
![]()
从效率看,采用机器人作业后,原本需要3至4人协同完成的工作,现在仅需1至2人在地面操控即可完成,作业效率提升约40%。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作业人员与高压电的物理隔离,从根本上杜绝了触电风险。当天的作业从上午9时开始,不到一小时便顺利完成了全部带电搭头工作,整个过程平稳高效,周边用户用电完全不受影响,做到了既快捷,又“悄无声息”。
![]()
近年来,国家电网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在北京、上海、浙江等地,越来越多的供电公司开始探索机器人在配网运维中的应用,逐步实现高危作业的“机器代人”。
青浦供电公司表示,下一步将扩大带电作业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在故障抢修、日常巡检等更多场景推广使用,在进一步提升配网作业的智能化水平的同时加快智能化作业人才队伍建设,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强可靠的电力保障。
记者:朱泽敏
摄影:朱泽敏
视频:朱泽敏
编辑:胡小凡
责任编辑:李艳丽(首席)
终审:张婧(特聘首席)
转载请注明来自“绿色青浦”官方微信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