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饭锅,真的是“癌症温床”吗?最近一则“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停止使用电饭锅”的传闻在社交媒体上疯转,配图还挂着一张央视节目截图。一时间,厨房里的老伙计成了众矢之的。一边是“致癌”的帽子扣得飞快;另一边是我们几乎每天都靠它煮饭、煲汤、炖粥,难不成真的要全部换掉?
电饭锅到底有没有毒?“涂层”、“高温”、“重金属”、“甲醛”这些吓人的字眼,真的是每次开锅都在你家弥漫?央视真的实锤了吗?世卫组织真的发声了吗?我们是不是又被一次“标题党”收割了焦虑?
我是一名从医院走出来的老临床医生,也是一枚如今专职写健康科普的写字匠。看惯了病房里来来往往的病人,也听多了类似“听说XX致癌了”的恐慌性传言。
这事,咱得拆开来说。
那张所谓“世卫组织建议停止使用电饭锅”的截图,是假的。世界卫生组织从未发布过相关报告,也没有将电饭锅列为致癌源。
![]()
它们关注的是“食物加工温度过高”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比如油炸食物、反复高温烹调、含淀粉食物在高温下产生的“丙烯酰胺”,但压根没点名电饭锅。
那央视视频呢?确实有。央视《是真的吗》栏目曾做过一期实验,调查的是电饭锅内胆涂层剥落后是否会析出有害物质。
实验确实发现,如果内胆涂层严重脱落,某些廉价锅具在高温下可能会释放出超标重金属,比如铝或锰。这要建立在两个前提下:其一,用的是劣质产品;其二,内胆已经严重磨损。
也就是说,锅没坏、质量过关,日常使用没那么可怕。不是所有电饭锅都带毒,关键在于——你用的是哪种?怎么用?用了多久?
![]()
我们得承认,很多人对电饭锅的“使用寿命”没有概念。一个锅用了五六年,内胆都刮花了,还在坚持服役;有的甚至用钢丝球清洗,涂层一块一块掉;更别说某些低价电饭锅,材料偷工减料,内胆涂层本身就含有问题金属。
问题不在电饭锅本身,而在我们的使用习惯。
老临床人看得最清楚:厨房里有毒的,不只是锅,还有“习惯里的懒”。
比方说,长期用脱落涂层的锅,就像穿着破洞雨衣上街,下雨天当然湿透;再买锅只图便宜不看材质,那真是自己请了个“隐形雷”。
![]()
更深一层,我们对“致癌”这两个字,越来越敏感,也越来越滥用。只要哪个东西被扣上“可能致癌”,马上就被打入冷宫。但问题是,“可能致癌”≠“一定致癌”。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致癌物分成几类,丙烯酰胺属于2A类致癌物,也就是说,它在动物实验中显示有致癌性,但在人类中证据还不够。
而且丙烯酰胺的生成,主要来源是高温(超过120℃)油炸、烘焙等方式下的淀粉类食物。电饭锅煮饭,一般温度在100℃上下,远没有那么高。煮饭产生丙烯酰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你要真担心它,还不如先把手里的油条、薯条、炸鸡少吃点。
![]()
我们真正该警惕的是:那些没有国家质量检测标志、三无产品、山寨品牌的锅具。一口锅,关乎全家人的饭。别拿健康开玩笑。
从临床视角出发,我更担心的是另一件事。越来越多的人把锅的问题,归结成“致癌”,但不去反思自己的饮食习惯。比起锅本身,吃得太咸、太油、太晚、太快,更容易让慢性病“潜伏”。你天天吃重口味卤味、夜里十一点还在吃火锅,锅再贵也救不了你。
我们该问的,不是“电饭锅致不致癌”,而是:我每天吃的东西,有没有真正健康?
有一点必须说清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电饭锅有明确的质量标准,正规厂家生产的电饭锅,内胆材料必须符合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标准;而且合格产品在正常使用范围内,不会释放超标重金属或其他有害物质。但前提是,你得用得对。
![]()
不要在锅内用金属铲,会刮伤涂层;不要用钢丝球刷锅,这不是刷油漆墙面;锅胆出了划痕就别硬撑,便宜点的陶瓷内胆也比旧锅安全;长期不用的锅也要检查有无老化,防止电路老化引发意外。
还有一点容易被忽略:电饭锅也要“体检”。有些电饭锅加热不均、温控失灵,久而久之不仅影响口感,还可能造成“夹生饭”或“过度加热”,这类锅要么修,要么换。
从文化角度看,电饭锅其实是一种时代的缩影。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火力猛”型,到现在的“智能预约”、“IH加热”,它见证了中国家庭饮食结构的变化。但我们对它的认知,却常常被“快节奏焦虑”带偏——动不动就“致癌”“有毒”,其实是对健康认知的失衡。
![]()
我们需要的,是科学的生活常识,不是“谈癌色变”的恐慌。是对食物、烹饪方式、饮食结构的理解,而不是一味甩锅。
电饭锅致不致癌,不在锅,在人心。好的电饭锅,是帮你把饭煮熟;坏的饮食习惯,才是慢慢把你煮熟。
真正的“毒”,是我们对健康一知半解后的恐惧感。
别再转发那些“电饭锅会致癌”的截图了,也别动不动就把家里的锅换了又换。你该换的,是对待健康的方式,不是锅。
记住一句话:电饭锅用锅的人要长点心。
如果你看到这里,还有点被说动,麻烦点个赞、留个言、转发给身边还在纠结“锅有没有毒”的朋友。关注我,咱们一起拆穿生活里的伪健康、假焦虑,用靠谱的常识,守住一家人的饭桌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丙烯酰胺健康危害及其控制[J].中国公共卫生,2021,37(1):7-10.[2]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家用电器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分析报告[R].2020年.[3]央视财经频道.《是真的吗》栏目:电饭锅涂层剥落是否致癌?[EB/OL].2023年8月. 声明: 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