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差的
![]()
![]()
![]()
每年一度的“长江文化艺术节”又来了,听闻今年小县城的博物馆也玩起了“借展”,在家门口打卡连身份证都不用刷,感觉太好了。周末的午后跟芙蓉约着一起去,
平时看展像赶地铁,今天看展像逛自家客厅,脚步都不自觉放慢了,主打一个 “沉浸式发呆看文物”。
![]()
![]()
![]()
夫差的剑
来自:苏州博物馆
这支吴王夫差剑是苏博的镇馆之宝,本次“出差”到张家港,也是妥妥的C位明星。这支剑是苏博在2014年花4250万从台湾古越阁主人王振华那购得,是夫差目前存世九把剑中品相最为精美的一把。剑身刻有“攻敔(吴)王夫差自乍(作)其元用”的铭文。
十字铭文虽然被泛着幽幽蓝光的铜绿浅覆,但仍透着凛然气势,让人脑海里不禁想象着2500年前的金戈铁马。
“剑”在春秋贵族的生活中,不仅仅只是武器,佩剑是贵族的一种身份象征,比如季札挂剑的典故,为什么季札没有在路过徐国时赠剑给徐君呢,那是因为出使晋国的任务还没完成,贵族在那样的外交场合可不能缺了代表身份地位的重要物件,就像咱们九十年代初手里拎着的大哥大,堪称身份与财富的"移动广告牌”。剑是用来舞的,自带一种贵族之气。平民才用刀,刀是用来砍的,耍的,相比之下就显得粗鄙了点。
我朋友圈有两条相同的留言:败军之将,他的剑不如越王勾践剑。湖北博物馆的越王勾践剑无论品相还是知名度都首屈一指,被誉为“天下第一剑”,但吴王夫差剑,表示有话要说。
春秋争霸时,各个诸侯国是有底线的,争霸靠实力,挑起战争很像现在的比赛,约定时间与地点,光明正大的车战,不搞偷袭,不攻击未列阵的军队,不追杀败逃超过一百步的敌人,不伤害国君。遇到对方有王公大臣去世,举办国丧时就休战,遇到恶劣天气也休战,一般都会刻意避免破坏农田和民居。赢了也不灭国,即使灭一些小国,也不绝人家的祀,通常为其公族找一块封地保留对先祖的祭祀。输了只要表示屈服,双方就会停止军事行动,罢兵讲和,最多也是割地赔款认大哥,所以战争的规模和残酷性相对是有限的。
当吴王夫差打败了越王勾践,并没有想要杀勾践,其实这不是他蠢,也不是他盲目自信,而是春秋贵族争霸的底层逻辑,所以春秋时的战争策略一般也以"近交远攻"为主,因为游戏规则里没有"吞并",只是通过战争征服对方后,希望跟这个邻居仍然保持友好,这样可以确保远攻时后方的稳定。吴王夫差要的只是越国的臣服,这样才能安心与远方的晋国玩争霸赛去了。
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人人皆知,后来勾践回到越国励精图治,十年后果断伐吴,夫差
派大夫王孙雒前往越国求和,表示愿意臣服,并提出会盟认勾践为老大时,却发现越国要的根本不是吴国的臣服,而是整个吴国。夫差并非完全输给自己的自大,而是他以为勾践像他一样舞剑的,没想到勾践拔出来的是把刀。
公元前473年,吴国灭亡,勾践可谓是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了,也标志着春秋时代结束了,马上就会看到一个兵不厌诈的战国时代了。战国就不讲什么规则了,远方的大国可以搞外交,身边的小国先吃掉,用不着让你服我,因为狮子不会在意绵羊的想法,服不服气并不重要。
也许有人说,别给春秋脸上贴金了,连孔夫子都说了"春秋无义战",毕竟 春秋时也有很多小国被灭的。我想这并不矛盾,孔夫子所说的"不义"是指诸侯争霸的动机为了私欲,且不再维护周天子的共主地位,孔夫子认为这不够"仁义",批判的是宏观政治伦理。但诸侯争霸的过程还是深受周礼文化的影响,带着浓厚的贵族风度和骑士精神。至于有一些小国被灭,类似于现在的俄乌、巴以等局部战争,在现有国际秩序的大框架下,还是春秋。哪天五常打起来,那就是战国了。
夫差的剑或许是最后一支遵守"规则”带有贵族之气的剑,这一点勾践的剑可比不上喽。最后声明,这纯属"不成熟的脑袋瓜"突然蹦出来的想法,主要作用就是给朋友圈的两条评论添点"不一样的烟火",个人见解,不喜勿喷。
![]()
![]()
![]()
彩云纹双耳罐
来自:扬州博物馆
扬州博物馆的195禁出文物,
波斯王朝风格的联珠纹,
唐代长沙窑出品。
![]()
![]()
![]()
蛇玲珑陶球形器
来自:无锡鸿山博物馆
八条活灵活现的蛇相互缠绕,
盘旋在一起,中间形成镂空的球形,
并由非常漂亮的琉璃釉来装饰,
蛇是春秋时期越国人的图腾,
用途不详。
![]()
偏将军金印
来自:重庆三峡博物馆
重庆三峡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之一,两汉金印全国仅发现15枚。
![]()
王子于戈
来自:山西博物苑
错金云纹装饰并刻七字鸟书,
铭文"王子于之用戈",
推测为吴王僚继位前所铸器物。
![]()
青瓷悬鼓座
来自:南京博物苑
出土于越国贵族墓,
这是乐器悬鼓的底座,
瓶身有九条盘蛇,中有管状插孔,
蛇元素在越国的墓葬中较为常见。
![]()
![]()
镶金琥珀饰件
来自:南京博物苑
国家一级文物,明代。饰件中央为一颗硕大的心形血红色琥珀,两旁环以两条张口吐舌的金龙。出土于南京邓府山佟卜年妻陈氏墓,佟卜年为
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知河间府。熊廷弼荐为登莱监军佥事,后被诬私通建州(后金),被捕入狱,自尽。
洪保的墓志
来自:南京博物苑
明代太监洪保墓出土,这位太监曾是郑和下西洋船队的副使。
![]()
龙形玉带扣
![]()
大报恩寺琉璃砖
董其昌书贴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