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创基金11月3日近日消息,高端传感器研发制造商芯绒科技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浙江空港低空经济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低空基金)领投。
芯绒科技表示:本轮融资正值公司从初创阶段迈向高速增长的关键转折点,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后盾,将加速现有产品提升,新产品引入和拓展市场。
一、导语:一条融资消息背后的产业拐点
2025年11月3日,上海芯绒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绒科技”)宣布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由浙江空港低空经济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低空基金”)领投。看似常规的一则融资新闻,却在产业端掀起涟漪——
- 这是浙江省首只省级低空经济产业基金成立三个月来公开落地的第三笔硬科技投资;
- 这是国内首家同时持有AS9100D航空航天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与美国FAA适航级传感器供应许可的初创公司首次引入机构股东;
- 这更是“低空经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高端传感器环节单笔融资额的新高。
芯绒科技为何能在资本寒冬中逆势突围?低空基金为何将“第一票”投给一家成立仅16个月的初创企业?航空级传感器国产替代到底还有多远?本文试图通过拆解本轮融资的技术、产业、资本三重逻辑,回答上述问题。
二、公司篇:博士天团+“倒金字塔”研发体系
1. 创始人故事:从霍尼韦尔到“芯绒”
芯绒科技创始人尚同活博士,本科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后赴美在麻省理工学院(MIT)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并攻读完哥伦比亚大学EMBA。在回国创业前,他先后任职于普惠发动机、霍尼韦尔及Kulite(全球航空传感器龙头),主导过多型民航发动机与军工燃机的传感器架构设计,累计装机量超3万颗。
“在霍尼韦尔最后三年,我负责中国区的本地供应链审核,越审核越发现,高端传感器一旦断供,国产主机厂就面临‘无感可用’的尴尬。”尚同活回忆,2022年某型国产大飞机因进口压力传感器交付延期,总装线几乎停摆,“这件事直接促使我下决心创业。”
2. 16个月“三级跳”
- 2023年6月,芯绒科技在上海临港注册成立;
- 2023年12月,完成数千万天使轮,由某产业资本独家投资,估值2亿元;
- 2024年3月,临港6000㎡研发+中试基地投产,单月流片5000颗;
- 2024年8月,通过AS9100D认证;
- 2024年10月,获FAA适航级传感器供应许可,国内首家;
- 2025年11月,完成Pre-A轮,估值较天使轮翻三倍。
3. “倒金字塔”研发体系
与一般硬件公司“市场-研发-生产”正金字塔模型不同,芯绒科技把70%人员投入研发端:30%博士+40%硕士,研发人员占比高达70%。公司实行“三纵三横”技术矩阵:
- 三纵:压力、流量、温度三大物理量;
- 三横:MEMS芯片、专用ASIC、封装测试。
截至目前,芯绒已提交42项发明专利(其中PCT 8项),授权实用新型19项,软件著作权7项。公司核心专利之一“高温硅-硅键合应力释放结构”可将传感器工作温度上限提升到285℃,比国际主流水平高35℃,为国产大飞机C919发动机舱内高温测试提供了唯一国产方案。
三、产品篇:从“一根绒毛”到“航空之基”
芯绒科技英文名“X-Fiber”源自其独创的“绒毛微桥”MEMS结构——在硅片表面用DRIE工艺刻蚀出直径仅3 μm的“绒毛”作为应力感应梁,灵敏度提升2.7倍,迟滞误差降至0.025%FS。基于该结构,公司推出三大产品线:
1. XRP-8000航空级压力传感器
- 量程:0~70 MPa
- 精度:±0.02%FS
- 过载压力:3×FS
- 工作温度:-55℃~285℃
- 客户:商发、中航发、中国商飞
- 竞品:Kulite XTEH-10L(美国)
- 优势:价格低30%,交期从26周缩至6周
2. XRF-3000高温流量传感器
采用“热膜+绒毛微桥”融合方案,可直接测量发动机燃油流量,填补国内空白。2025年8月通过中国商飞适航符合性验证,成为C919批产配套的唯一国产流量传感器。
3. XRT-2000微型温度传感器
外径仅0.8 mm,响应时间0.15 s,适用于无人机电子舱分布式测温。2025年已小批量供货给航天科技集团某型高空长航时无人机。
“我们平均2个月迭代一次产品,6个月做一次体系审核,12个月完成一次适航目击试验。”尚同活告诉记者,“航空传感器没有90分,只有0分或100分。”
四、市场篇:低空经济打开万亿级“蓝海”
1. 政策端:2025年“低空经济”首入政府工作报告
中国民航局预测,到2030年低空经济规模有望达到1.4万亿元,传感器是核心硬件底座。以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为例,单机传感器价值量约18万元,其中高精度压力/流量传感器占比超过40%。
2. 需求端:eVTOL、货运无人机、城市空中交通(UAM)爆发
- 亿航EH216-S已取得型号合格证,单机需压力传感器12颗;
- 峰飞V2000CG获颁适航证,计划2026年交付100架;
- 中国商飞“商飞灵”项目2027年量产,传感器国产化率要求≥70%。
3. 供给端:海外垄断、国产缺口巨大
全球航空级压力传感器市场约90亿元,美国Kulite、英国DRUCK、瑞士Keller合计市占率>80%。国内仅芯绒科技、西安中航电测两家通过AS9100D认证,但后者尚未取得FAA许可。
“低空基金调研了全国40+传感器企业,具备航空适航资质的只有芯绒一家。”低空基金合伙人王晨透露。
五、资本篇:为何是“低空基金”领投?
1. 基金背景
浙江空港低空经济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成立于2025年8月,目标规模30亿元,首期10亿元,出资方包括浙江省机场集团、省国资运营公司、台州湾新区等,定位为“低空经济全链条产业资本”。
2. 投资逻辑
- 卡脖子环节:传感器是低空装备核心零部件,投资芯绒即锁定产业链“咽喉”;
- 稀缺资质:AS9100D+FAA双证,国内唯一,具备“门票”价值;
- 业绩爆发:2025年芯绒在手订单1.2亿元,预计2026年营收突破3亿元,净利润率>30%;
- 资本路径:低空基金已与券商签署上市辅导协议,计划2027年推动芯绒登陆科创板。
3. 估值博弈
Pre-A轮芯绒科技投后估值8亿元,按2026年预测净利润9000万元计算,PE仅8.9倍,低于可比公司平均15倍。“我们看重的是2028年eVTOL放量后,公司有望实现10亿元营收、3亿元净利润,届时给25倍PE,就是75亿元市值。”王晨坦言。
六、资金用途:3亿元研发投入、2亿元产线扩张
根据融资计划,芯绒科技将把这数千万元资金主要用于:
1. 研发:新建“高温薄膜+SOI”混合工艺线,投入ALD、LPCVD等设备24台/套,目标2026年Q2实现285℃以上超高温传感器量产;
2. 产能:临港基地扩产至12000㎡,新增MEMS产线2条,年产能从6万颗提升到50万颗;
3. 市场:组建低空经济事业部,与亿航、峰飞、沃兰特等主机厂联合定义下一代机载传感器标准;
4. 适航:启动EASA(欧洲航空安全局)适航认证,预计2027年取证,打开欧洲市场。
七、产业意义:国产航空传感器的“0到1”
“高端传感器是制造业的‘神经末梢’,更是航空产业的‘生命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商飞专家咨询组组长张彦仲在2025国家制造强国论坛上指出,“芯绒科技突破高温、微压、高可靠封装三大关键技术,相当于在‘卡脖子’的手腕上撬开了一道缝。”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进口航空传感器金额达86亿元,同比增长23%,国产化率不足15%。芯绒科技Pre-A轮融资的完成,标志着资本市场开始用真金白银押注“国产替代”最艰难的环节——航空级传感器。可以预见,随着低空经济万亿级市场启幕,以芯绒为代表的国产高端传感器企业,将在政策、资本、市场三重共振下,迎来真正的“黄金时代”。
八、尾声:从芯绒到“中国感”
“芯绒”名字的寓意,是“芯片上的绒毛”,也是“中国感知世界的触角”。尚同活告诉记者,公司Logo由无数根“绒毛”组成一朵蒲公英,“希望有一天,国产传感器能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随风飘向全球,落地生根。”
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对芯绒科技而言,是技术路线的“加冕”,也是商业征程的“发令枪”。在国产大飞机冲向云霄、低空经济蓄势待发的历史节点,芯绒科技能否成为中国高端传感器的“破冰者”?时间会给你我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