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盘指数从3500点一路向上突破4000点,不少坚守红利基金的朋友开始感到焦虑,抱怨自己“在红利基金里躲牛市”。
我对比了3个有代表性的红利类指数:
广为人知的“中证红利”和“红利低波”指数,今年来业绩平平,可以说原地踏步。
上半年比较火的“港股高股息”指数,今年表现的确很亮眼,但是拉长时间到近5年来看,还在盈亏平衡边缘。(原因是2021-2022年是美联储加息和地产爆雷导致港股熊市)
在看似平淡的红利策略中,我发现一个特例——华证沪深港红利50指数(简称“沪深港红利50”)
它不仅今年涨幅超过16%,长期近3年和5年的年化涨幅均超过15%!
![]()
从净值走势来看,近5年虽也有波动,但整体波动幅度不算很大,整体属于稳步上涨态势。
![]()
(数据来源:华证指数官网 数据区间:2020.11-2025.10)
更值得一提的是“年度业绩”:
从2015年到现在的11个完整年度里,它仅有1年收跌,其余10年全部上涨。
我粗略计算了一下,近10年年化收益率接近18%!(如果算上成分股现金分红收入的“沪深港红利50全收益”,业绩会更高)
![]()
(数据来源:华证指数官网 数据截至:2025.10.30)
截至2025.10.30,沪深港红利50指数的“股息率”有6%左右,依然极具吸引力。
我看了一下,目前全市场只有唯一一只基金跟踪该指数:鑫元华证沪深港红利50指数(A:021881 C:021882)成立于2024年9月,至今成立有一年多时间。从这只基金今年表现来看,完美依循指数本身的“稳且高”的收益特征。
![]()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 数据截至:2025.10.31)
我朋友最近找我推荐红利基金,我也有推荐这只:
![]()
沪深港红利50 vs传统红利,有何特点?
1. 真正的跨市场稀缺配置
我们熟悉的众多红利指数,比如中证红利、红利低波、港股通红利等,要么只在A股选股,要么只在港股选股。
沪深港红利50指数同时覆盖A股和港股两大市场,一只指数实现跨市场配置。
这意味着,它能在更广阔的池子里,筛选出两地市场中真正优质的高股息龙头,实现了配置范围上的稀缺性。
说到这里,很多人会想:那我同时配置A股的“中证红利”与港股的“港股通高股息”这2个指数基金,不就行了?
此言差矣!
我找到一个数据回测:
![]()
*中证红利指数代表A股红利,港股通高股息指数代表港股红利。
鑫元基金量化投资部回测了过去10年的数据。
从上图可以看到,从2014.12.31到今年3.31期间:
- 沪深港红利50:累计收益率为204%
- 一半中证红利+一半港股通红利:累计收益率为65%
也就是说,简单的同时买2个指数,并不能获得更好的结果。
那么,为什么“沪深港红利50”这么强?
这就要重点聊聊编制规则。
2. 编制规则:不只高股息,更是高质量
我认真翻看了“沪深港红利50指数”的编制规则,我认为它在传统红利指数的基础上,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升级”。
深港红利50指数的编制规则如下:
![]()
除了看重“股息率”和“分红持续性”以外,还额外:
① 聚焦龙头:特别注重公司的行业地位。对于成熟行业,要求行业集中度高或龙头地位显著,确保选出的是拥有强大护城河和稳定现金流的公司。
② 剔除弱势:主动剔除股价处于下跌趋势的股票,避免因股价下跌而推高股息率的“价值陷阱”
③ 智能加权:采用“股息率加权”,而非传统的市值加权。股息率加权自带“涨多减仓,跌多增仓”的再平衡机制,增强了指数的稳定性。
综上,它并非只看股息率,而是通过一套更严苛的流程来规避“高股息陷阱”,筛选出长期具备分红潜力的企业。
展望2026年,为沪深港红利50好在哪?
传统红利指数:如中证红利、红利低波等,第一大重仓行业是金融(主要是银行股)
沪深港红利50指数:第一大重仓行业为能源,其次是工业、可选消费。
![]()
沪深港红利50指数-前10大重仓股:以传统能源龙头股为主,可选消费龙头为辅。
![]()
今年下半年开始,大家应该能感受到,我是非常看好“资源能源”大板块的。
黄金、有色、原油、化工、煤炭、电力能源等都属于“资源品”,都属于实打实的资源能源类物资。
展望2026年:
1、全球央行降息大背景下,钱不值钱,资源品更保值增值,会有一波价值重估行情;
2、地缘冲突背景下,全球资源保护主义盛行,稀缺的能源资源品各国都在抢。
这里再给大家补充一个被很多人忽略的新闻:
2025年10月2日,伯克希尔哈撒韦将以97亿美元收购西方石油公司的化工部门OxyChem,这是自2022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笔投资。
大家都知道,近几年,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现金越来越多,不轻易出手。
这次被称为“巴菲特最后一笔投资”,对象就是能源资源!
也就是说,沪深港红利50指数目前重仓能源和工业板块,不仅是编制规则对AH两市高股息龙头企业的筛选结果,更与当前全球资本对资源品的价值重估趋势不谋而合!
重新规划“哑铃策略”
这两年,“哑铃策略”越来越火,许多投资者开始采用“红利+科技”的配置方式:一端配置稳健类资产(如债基、红利基金)作为“压舱石”,另一端则配置追求更高弹性的资产作为“进攻端”。
在大盘冲破4000点之际,A股已然高估,继续维持攻守兼备的哑铃策略是很有必要的。
站在2025年末尾,“沪深港红利50指数”或许正是优化你“哑铃策略-稳健端”的新选择。
如果你不想卖出目前持有的传统红利基金,那么可以像我一样,逐步新增鑫元华证沪深港红利50指数基金。因为,从“行业配置”角度来看,沪深港红利50指数重仓能源,与传统红利指数重仓金融,还蛮互补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