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图,查看往期优秀营销数字化案例
作者:舒紫花 校审:林德燊 排版:习丌
2025年10月23日,贵州习酒发布重磅声明,明确对销售前原包装被破坏的开盖酒、光瓶酒等违规产品,不再提供检验服务与售后服务,也不承担质量保证责任。
![]()
然而就在声明发布当天,酒类直播间仍有商家以379元/箱的价格售卖53度圆习酒。这一价格仅为京东官方旗舰店单瓶590元的64%,且商品标注“无损开箱”。客服透露,这些酒是扫码套取红包后复原包装的产物。
本为酒企实现“渠道精细化管理+消费者互动”设计的“一物一码”,为何沦为黄牛与经销商的套利工具?酒企又该如何解决这一乱象?
![]()
低价表象下的“扫码套利”产业链
要理解“一物一码”为何失控,需先拆解开盖酒乱象的完整逻辑。从市场流通场景到操作流程,再到衍生风险,开盖酒已形成成熟的套利闭环,且在2025年“双十一”促销期间愈发凸显。
1.低价开盖酒化身直播间“流量利器”
2025年电商促销季,酒类直播间成为开盖酒的核心流通渠道。某酒类专营店直播间数据显示,整箱6瓶53度500ml圆习酒售价379元,较官方渠道价差超200元/箱。(点击链接,了解更多:)
主播普遍以“无损开箱”“质量与原装无差”为核心话术,强调“仅无法参与积分,不影响饮用”;部分商家还会主动提供“开盖扫码复原”视频,向消费者证明“包装无明显拆痕”。
![]()
这种低价策略精准契合直播间“全网最低价”的引流需求,据中国酒业独立评论人肖竹青分析,开盖酒因去除了促销红包成本,能轻松满足平台“低价爆品”的流量倾斜规则,成为商家冲销量的核心手段。
2.黄牛主导套利流程标准化
“无损开盖并非经销商自主操作,而是由专业黄牛团队完成。”长期从事白酒行业的兜酒网总经理张玉欣透露,黄牛团队会使用定制机械设备,从酒盒底部取出酒瓶、拔掉瓶盖,扫描盖内二维码套取红包与积分后,再将瓶盖与酒瓶复原,全程实现“工业化批量处理”。
![]()
经销商只需向黄牛支付少量服务费,即可通过扫码套取酒企返利,再以低价出货快速回笼资金.这种“黄牛+经销商”的合作模式,让套利流程标准化,且隐蔽性极强,酒企难以通过外观识别违规产品。
3.消费者与酒企皆成受害者
四省消协(四川、重庆、河南、山西)2025年1月联合发布的消费提示指出,开盖酒存在两大核心风险:对消费者而言,包装破坏后酒体易接触空气与污染源,可能导致变质,且无完整溯源标签,出现质量问题时,平台、主播、商家易互相推诿,维权成本极高;
对酒企而言,开盖酒直接打乱价格体系,引发区域经销商恶性竞争,同时破坏“一瓶一码”的防伪溯源功能,导致真假酒混杂,严重侵蚀品牌信任。
习酒的声明,正是对这类风险的被动应对,但仅靠“拒售后”无法从根源解决问题。
![]()
一物一码如何从管控工具变漏洞
开盖酒乱象的本质,是“一物一码”在落地过程中偏离了酒企的设计初衷。
1.酒企推行“一物一码”的三大核心目标
酒企搭建“一物一码”体系的核心目标有三:
一是渠道管控,通过扫码数据实时追踪货物流向,预警跨区域窜货,避免经销商违规异地售酒;
二是提升动销,设计“消费者扫码得红包+终端门店得返利”的双激励模式,如红花郎规定消费者买酒扫码可获30元以上红包,终端门店同步得40元以上返利,以此刺激开瓶率与销售积极性;(点击链接,了解更多:)
三是数据沉淀,通过扫码行为收集用户画像、区域消费偏好等数据,为产品迭代与营销决策提供支撑。
这些目标本为解决传统渠道“管控难、动销慢、数据缺”的痛点。
2.规则设计与渠道压力的双重失衡
酒类分析师蔡学飞指出,“一物一码”沦为套利工具,源于两重关键失衡:
其一,规则设计存在盲区——酒企的红包与返利规则仅绑定“扫码行为”,未关联“实际销售场景”,导致经销商可提前扫码套取奖励,再将“无红包价值”的酒低价出售;
其二,酒企压货加剧渠道压力,部分区域经销商因库存积压、资金周转困难,为规避酒企窜货处罚(跨区域销售会在“一物一码”后台留痕),选择通过黄牛扫码后异地售酒,既套取返利弥补亏损,又隐蔽规避监控。
有报道显示,即便升级为“盖内码、盒码、箱码等五码关联”,仍有经销商通过“不拆箱扫码”“拆瓶卖散酒”套利,本质仍是规则漏洞与渠道压力的叠加。
3.电商平台推波助澜
2025年电商平台的流量规则进一步放大了开盖酒乱象。
直播间为提升GMV(商品交易总额),对“低价爆品”给予流量倾斜,部分平台甚至会配合商家发放消费券,进一步降低开盖酒售价;同时,平台对“无损开箱”“开盖酒”等关键词缺乏明确管控,仅靠酒企单方面声明难以约束商家行为。
这种“平台引流-商家套利-消费者买单”的链条,让“一物一码”的管控功能形同虚设,也让酒企陷入“管不住渠道、护不住价格”的被动局面。
![]()
让“一物一码”回归“管控本质”
习酒的声明并非长久之计,对酒企渠道总监与数字化运营负责人而言,破局的关键在于将“一物一码”从“单一扫码工具”升级为“全链路管控体系”,堵住漏洞、平衡效用与合规。
1.技术升级:从“单一扫码”到“场景化验证”
在笔者看来,技术层面需实现三大升级:
一是防拆式赋码,将盖内码与瓶盖物理绑定,一旦开盖,二维码立即损坏,无法复原扫码,从源头杜绝“无损开盖”;
二是场景化扫码验证,要求终端门店扫码时上传“消费者购买凭证”(如收银小票照片),或通过LBS定位确认扫码区域与销售区域一致,避免提前扫码套利;
三是全链路数据预警,打通生产、物流、销售数据,若系统检测到“同一区域短时间批量扫码”“扫码后无实际销售数据”等异常行为,立即向酒企渠道管控团队发送预警,快速介入核查。(点击链接,了解更多:)
2.渠道优化:减少压货,重构返利机制
渠道管理需从“压货导向”转向“动销导向”:
一方面,酒企应基于“一物一码”的动销数据制定供货量,避免向经销商盲目压货,从源头缓解渠道资金压力;
另一方面,重构返利规则,将终端门店的返利与“消费者实际开瓶率”“扫码后15天无退货”绑定,而非仅绑定“扫码行为”。
例如可调整为“消费者扫码后,终端需等待15天确认无退货,再发放全额返利”,避免经销商提前套取奖励。
同时,建立“经销商黑名单制度”,对多次违规扫码、窜货的经销商取消授权,并公开违规信息,强化渠道合规意识。
3.多方联动:酒企+平台+监管形成合力
单一酒企难以独自解决乱象,需构建“三方联动”机制:
一是酒企与平台共建合规体系,签订《违规产品管控协议》,要求平台对“开盖酒”“无损开箱”等商品强制下架,对违规商家处以罚款或清退;
二是联合监管与消协,借鉴四省消协2025年的消费提示模式,酒企可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发布《开盖酒风险预警》,曝光违规商家名单,同时向消费者普及“开盖酒识别方法”(如检查包装细微拆痕、通过官方小程序查询码的有效性),从需求端压缩开盖酒市场;
三是消费者教育,通过官方公众号、线下门店等渠道,告知消费者“开盖酒无售后保障”,引导其通过官方旗舰店、连锁专卖店等正规渠道购买,降低违规产品的市场需求。
![]()
总结
习酒对开盖酒“拒售后”的声明,是酒企数字化转型中的一次“紧急刹车”,却也暴露了“一物一码”落地中的核心矛盾:工具本身是推动渠道精细化管理的利器,但缺乏规则设计、技术支撑与多方联动,就可能沦为套利工具。
对酒企渠道总监与数字化运营负责人而言,破局的关键不在于放弃数字化,而在于将“一物一码”从“单一扫码功能”升级为“技术+规则+监管”的全链路体系。
唯有如此,才能避免“数字化投入反伤品牌”,让“一物一码”真正成为驱动增长的动能,而非黄牛套利的“温床”。
参考来源
1 新黄河:“违规”“不提供任何检验和售后服务”,让酒企“发飙”的开盖酒是什么?
http://m.toutiao.com/group/7565342849676493322/?upstream_biz=doubao
2 消费者报道《“违规”“不提供任何检验和售后服务”,让酒企“发飙”的开盖酒是什么?》
https://mp.weixin.qq.com/s/Sax5MHGFLmvocGXxr2kYjQ
扫码添加数字化星球企业微信
与500+快消品业内同行共同交流
还可获得东鹏特饮、泸州老窖等头部企业
营销数字化白皮书
点击下方关键字,查看原创热文
行业案例:| | | | | | |
业务场景:| | | | | | | | | | |
系统应用:| | | | | |
数智科普:| |
米多是国内领先的营销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为企业提供顶层设计(营销数字化蓝图/架构/体系等)、系统规划(一物一码/智能营销/渠道管理)及运营落地(扫码发红包/一元换购/五码合一等)提供服务,用数字化驱动业务增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