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买房,圈内外流行着一句很形象的话:
每当潮水退去,人们才能发现谁在裸泳,
而当潮水即将再度涌来,只有那些看懂周期的人才能抢占先机。
印象中潘石屹总是抢占着先机,
但今天不说他,而是说说关于经济周期的事,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库兹涅茨很早之前就发现,经济发展里存在着15到25年左右的循环,
房地产行业尤其明显!
而我国房地产行业,从2000年商品房改革到2025年,差不多刚好25年,再加上经过四年的行业调整及近期四中全会把房地产纳入民生保障的重要一环,
圈内很多人说,今年是历史性拐点,中国房地产有望2026年止跌回稳!
![]()
中美楼市之间的不同
以美国做对比,美国楼市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触底反弹,之后十多年虽然有小波动,但整体向上。
而我们的节奏不太一样。
2000年商品房放开后,随着接入世界轨道,经济飞速发展,
而房地产因城镇化的快速提升,和政府土地财政收入的推动,
哪怕在16年提出房住不炒的限制下,中国楼市一路上行到2021年左右见顶,之后四年进入调整。
算下来,一个完整周期刚好走完,2025年正好是新旧周期交替的节点!
当然差别不只是时间,美国早就走完了城镇化,更多看市场供需和货币政策,
而我们过去二十多年是因为人口+政策+市场+城镇化等多方面因素,这也让我们的调整多了几分特殊性。
过去四年的调整,是中国房地产调整时间最长的一次,也是政策调整最深的一次。
新房不好卖了,价格也涨不起来了了,开发商不敢拿地,老百姓更不敢买房了,
各方面数据都持续下滑。
但反过来看,这或许也是对过去二十年房地产高增长的一种回调,是周期中正常的修正。
按照库兹涅茨的理论,一个周期总得经历“上涨—见顶—回落—筑底”四步,而我们现在正处于回落转向筑底的新阶段。
更重要的是,这次不只是楼市降温,而是整个行业的逻辑变了,
最明显的就是现在供需的失衡和购房信心的低迷!以往那种疯狂圈地高杠杆高周期的模式行不通了!
2025年的楼市,正是止跌的关键年
要想楼市止跌回稳,其根本是要解决信心和供需失衡的两大难题,
在楼市下行后,国家出台了从“认房不认贷”、降首付、降利率、松限购等一系列政策,就是为了提升居民的购房信心,
今年9月,23个重点城市的二手房成交量同比增长,部分城市甚至增长超50%,
交易量的增长,也意味着信心正在提升,
据央行调查显示,居民对房价的预期现在也有所改善,信心稳了,楼市才会止跌回稳下来;
另一方面,供需问题,从5月1日提出的好房子的标准,再到10月11日住建部提出的“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
简单的说就是根据人口的结构变化、需求合理供应新房,合理供应改善房,不再允许胡乱圈地盖高楼,
而这些政策的导向都是为了解决供需失衡!
所以这些信号都在指向止跌回稳,2025年正是关键转折年。
![]()
未来楼市会有三个明显变化:
第一,房子终究是拿来住的。
以前那种买房就能赚钱、买房就能实行阶级跃迁的时代彻底结束了。
现在一方面大幅度增加保障性住房,让年轻人和低收入群体也能住有所居;
一方面推动好房子的建设,让有需要的人群进行改善,
这种双轨制的发展,再加上政府限制投机性需求,炒房时代不会再出现了!
第二,两级分化更明显。
对核心城市来说,持续的人口净流入、完善的配套、密集的产业群,楼市会先回暖,特别是其核心地段,已经出现这个苗头,比如上海一些区域的二手房带看量持续上升,高端盘甚至还要抢;但人口流出或者产业枯竭的三四线城市和偏远郊区,房子可能依然难卖,甚至继续阴跌。
第三,开发商不再只是盖房子的。
以前开发商就圈地建房卖房,卖完房就撤,现在得做长期运营!
有些企业早就转型成“城市生活服务商”,做智慧社区、课后服务,甚至参与城市文旅项目;
有的则接手烂尾楼改造,靠运营提升价值。
以后买房,开发商的运营能力可能比品牌更重要。
对普通人来说,周期拐点既是机会也有风险
如果是刚需,现在或许是个机会。
现在市场价格不错,且有一定的谈价空间,可供选择的也多,考虑好自己的现金流及后续应对风险的能力,或许是一个不错的下手机会。
如果想投资,千万别再盲目跟风。
现在早过了靠房子赚钱实现阶级跃迁的年代,不是说你随便买套房就能稳赚不赔,城市、地段、产业、配套等等都影响着房子的价值,如果没把握,真没必要。
最重要的一点:别等谷底!首先没有绝对的底,只有相对的合适,
其次作为普通人,如果真有谷底,99.99%的人也是把握不住,与其纠结是不是最低点,
不如问问自己是不是真需要!自己是不是有足够的储备金应对各种风险?
房贷能占你家庭收入的30%以下吗?
自己有答案后再做选择!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