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走进桦甸市夹皮沟镇,一处处修复一新的石碑静静矗立,红色印记清晰醒目,历史信息一目了然。近日,该镇完成22处受损石碑的全面修复工作,让承载镇域百年变迁的“历史载体”重焕光彩,为守护文化根脉、传承红色基因写下生动注脚。
![]()
夹皮沟镇有着深厚的红色基因与历史积淀,辖区内的石碑涵盖红色文化遗迹碑、传统建筑标识碑等类型,记录着革命岁月的峥嵘与民俗文化的传承。然而,受长期风雨侵蚀,这些石碑逐渐出现字迹褪色、碑体积尘、细微风化破损等问题,红色标语日渐模糊,历史信息难以辨认,既影响群众了解本地历史,也削弱了镇域文化魅力的传递。
![]()
发现问题后,夹皮沟镇党委迅速部署,将石碑修复工作列为文化保护重点任务,成立由文化专员、熟悉石碑情况的老干部和手艺精湛的村民工匠组成的专项工作组,确立“修旧如旧、最小干预”的核心原则,确保修复既恢复辨识度,又保留原始历史风貌。
修复前期,工作组对22处石碑开展“一对一”细致勘察,用卷尺测量尺寸、放大镜辨识字迹、手机记录破损状况,逐一梳理褪色程度、积尘覆盖范围及风化裂痕走向,为每块石碑建立专属“修复档案”,奠定精准修复基础。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摒弃坚硬工具,用软毛刷蘸取中性清洁剂轻轻清理碑体,避免划伤石材;描红时严格对照原始字体轮廓,选用适配年代的环保防腐颜料,一笔一划还原原貌。经过五天精心作业,所有石碑全部修复完毕,“工人坟纪念塔”等红色印记清晰可读,碑体重拾自然质感,再度成为镇域内传递历史记忆的“文化坐标”。
“以前看石碑上的历史费劲,现在字亮堂了,带孩子来能清清楚楚讲革命故事!”居民李大叔的感慨道出了群众的心声。为让石碑长久“焕发光彩”,该镇同步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明确文化部门牵头、属地村(社区)负责的日常管护责任,定期开展巡检与清洁,确保历史文脉持续传承。
此次石碑修复行动,不仅让沉睡的历史遗迹重焕生机,更彰显了夹皮沟镇守护文化根脉的坚定决心。下一步,该镇将以此次修复为契机,持续挖掘历史文化价值,让文物“活起来”,为建设有底蕴、有温度的乡镇筑牢文化根基。
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丁美佳
图片来源 桦甸市委宣传部
责编 周凇宇
二审 丁美佳
终审 李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