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讲讲影响大唐甚至中国历史走向的玄武门之变。来一个假设,若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输了”,会发生什么。
咱这可不是凭空想象,而是想通过反向推演,更清晰看清这场政变对唐朝继承制度、治国方向的关键影响,让李唐初年的历史逻辑更鲜活和具体。
仅供参考。
![]()
话说公元626 年 7 月 2 日清晨的玄武门,若李建成和李元吉没中伏,反而带着东宫卫队击溃李世民的伏兵,历史将彻底改写。
李建成的部将薛万彻本就勇猛,此时定会率军反扑,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尉迟恭等核心党羽大概率当场战死。
李渊在海池龙舟上接到消息,面对太子带着军队 “平叛” 的局面,只能顺水推舟下旨:“秦王谋反伏诛,立太子建成监国”。
![]()
接下来几个月,长安会经历一场不大不小的清洗。
626 年秋冬,李建成大概率会清算秦王府旧部,房玄龄、杜如晦这些谋士要么被流放要么隐退,但他大概率会留下尉迟恭这样的猛将 —— 毕竟李建成在平定刘黑闼时就懂得招抚降将,魏征曾劝他 “赦其党羽以安山东”,这种政治智慧不会让他搞大规模屠杀。
李渊可能会在 627 年初 “自愿” 退位,毕竟他在武德年间就常让李建成处理日常政务,《旧唐书》说 “自非军国大务,悉委决之”,李建成继位顺理成章。
![]()
面对 626 年八月突厥颉利可汗的入侵,李建成的应对会和李世民截然不同。历史上李世民是冒险亲赴渭水谈判,而李建成更可能沿用他武德年间的策略 ——
624 年他就曾通过和亲稳住西突厥,这次或许会派郑元寿带着金帛去突厥营中,再嫁位公主给颉利的子侄,签订一个更宽松的盟约。
虽然朝堂上会有魏征等人反对 “花钱买和平”,但李建成经历过武德五年与突厥的太谷之战失败,知道刚经历内乱的唐朝经不起两线作战,这种妥协能为他争取整顿时间。
![]()
内政方面,李建成会延续李渊的政策并升级。
他早在武德四年就负责过全国后勤,知道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重要性,可能会在 628 年推出新令,把更多荒地分给农民。
科举制在李渊时期已恢复,李建成曾招募过欧阳询这样的文人,大概率会增加进士科名额,让寒门子弟有更多机会 —— 这其实和贞观朝的方向一致,毕竟他的班底王珪、魏征后来都是贞观名相,说明李建成团队本就有贤臣基础。
![]()
军事上的转变会更明显。
629 年突厥遭遇大雪灾,牛羊冻死大半,这正是反击的好机会。历史上李世民派李靖奇袭阴山,而李建成可能会让薛万彻挂帅,搭配熟悉突厥的张公谨。
630 年的灭突厥之战大概率还是会赢,因为李建成早在武德四年就 “北伐稽胡,断突厥羽翼”,对北方军情很了解。
但他不会像李世民那样重用突厥降将,可能会把突厥部落安置在更靠南的区域,加强监视,这会让边疆更稳定但少了些开放气度。
到 640 年左右,唐朝依然会是东亚强国,历史没有如果,但从史料看,即便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输了,唐朝大概率还是会迎来一个治世,只是少了些惊心动魄的传奇,多了些平稳过渡的从容。
毕竟李唐的制度基础在李渊、李建成时期就已奠定,贞观之治的辉煌,本就是站在这些前人的肩膀上实现的。
![]()
当然,被大家伙常常津津乐道的并不止于玄武门之变,例如470年之后,此时中华大地,靖康之难,北方沦陷,落入金人之手,好不容易康王赵构建立了南宋,偏安一隅。
此时,岳飞横空出世。但如昙花一现,便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故而历史上也常被人讨论,说如果赵构完全信任岳飞,全力支持他打到底,历史会是怎样的光景?
说起来,玄武门之变是主动型权力重构,岳飞是个历史悲剧,他的死死则是被动型权力牺牲。但毫无疑问,若赵构信任岳飞,南宋历史将被改写。
![]()
从军事上看,岳飞的岳家军纪律严明、战力强劲,郾城之战中背嵬军大破金军精锐铁浮屠与拐子马。倘若赵构全力支持北伐,凭岳飞 “连结河朔” 战略,联合北方抗金义军,极有可能收复更多失地。
短期有望收复北宋故都开封,稳固黄河防线;中期或能夺回燕云十六州,扭转宋金战略态势;若局势有利,甚至能直捣黄龙府,逼近金国腹地。
但从政治层面,主战派地位将大幅提升,主和派失势。赵构皇权合法性会因岳飞胜利得以强化,“迎回二圣” 也会成为凝聚民心的口号,难保真赢回来,朝内又得一番权力更迭。
战争对南宋财政挑战巨大,需改革财政制度,增加赋税或扩大纸币发行,这可能引发内部矛盾。
![]()
相隔玄武门之变742 年后,历史又进入了一个拐点,此时大明王朝初建。
说起来,朱标跟他父亲性格可真不一样,为朱元璋的嫡长子,生于 1355 年,自幼便被寄予厚望。 朱标儒学教育出来的,很和善,在朝中威望颇高。朱元璋为了让他积累治国经验,早早便委以重任。
洪武十年(1377 年),朱元璋下令,大小政事皆先由皇太子处分,然后奏闻。朱标性格仁慈,常常建议行 “宽通平易之政”与朱元璋的 “重典驭下”“以猛治国” 形成鲜明对比。
![]()
大家伙想必对他的手段有所了解—— “剥皮实草” ,官员贪银 60 两便处极刑;胡惟庸案株连诛杀约 3 万人,蓝玉案牵连致死约 1.5 万人,连开国功臣李善长、傅友德等也未能幸免;
文字狱、空印案等,动辄牵连数千上万人严苛嗜杀之举让朝堂上下人人自危,谁敢反对,谁敢提建议,杀杀杀。但除了朱标,怎么提,都不生气,对朱标的喜爱从未改变。
可惜,天妒英才,洪武二十五年(1392 年),朱标却因视察陕西回来后感染风寒,不幸病逝,年仅 38 岁。
他的死,不仅仅大明失去了一位英主,这一事件,对明朝的历史走向产生了巨大影响,所以几百年间,大家谈到大明也都会不约而同提到朱标,要是朱标活着,历史将会怎样发展呢?
具体内容请移步xi ma la ya da li shi,欢迎shou ting。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