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日,南京奥体中心的草皮带着深秋的斑驳,坑洼处的积水映着灰蒙蒙的天。当主裁判的终场哨声划破赛场,辽宁铁人1-1战平南京城市的比分,没有点燃胜负的狂喜,却让场边助理教练王亮的眼眶泛起微光。他走上前,轻轻拍了拍首次亮相职业赛场的门将库迪热提・阿布来提的后脑勺,指尖传来的青涩触感,与28年前五里河球场的刺骨寒意,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当年老辽足降级时的泪与如今年轻队员卸下枷锁的笑,终于在这场"无关胜负"的平局里,酿成了辽宁足球最温柔的和解。
![]()
26.5岁的"松弛战场":不拼胜负,只养锋芒
冲超的红旗早已插上中甲之巅,辽宁铁人在第29轮交出的首发名单,藏着最坦荡的"练兵野心":赵健博的边路冲劲、希尔扎提-努尔的突破锐气、田德澳的中场调度,再加上首次站在职业赛场球门线前的库迪热提・阿布来提,26.5岁的平均年龄,像一束新鲜的光,照亮了这场无欲无求的收官战。
没有保级的重压,没有争冠的焦灼,年轻队员的赛场表现带着不加修饰的青涩与坦荡。库迪热提・阿布来提面对南京城市的高空球轰炸,初时双手紧握球门线,一次出击犹豫险些送礼,脸颊涨得通红;希尔扎提-努尔在左路连续突破,却因急于传球两次将球送到对手脚下,懊恼地捶了捶自己的大腿。但这些小失误,都被赛场的"松弛感"温柔包容——王亮在场边没有咆哮,只是举起战术板,用手势示意"慢下来";老队员邦本宜裕跑过来,拍着希尔扎提的肩膀用蹩脚的中文说:"没关系,再来"。
第37分钟的进球,像是这场"快乐足球"的注脚。邦本宜裕右路带球内切,眼看防守队员逼近,突然送出一记弧线刁钻的传中,高嘉润插上头球破门,比分改写为1-0。进球后的高嘉润没有狂奔庆祝,只是转身与队友击掌,笑容里没有拼杀后的疲惫,只有享受竞技的轻松。即便下半场南京城市抓住反击扳平比分,辽宁铁人的年轻队员也未显慌乱,他们依旧尝试着新的跑位组合,依旧敢在禁区前沿果断射门,这种"输得起"的底气,在辽宁足球的赛场太久未见。
"场地条件确实一般,队员有点松懈也正常。"赛后发布会上,王亮的发言直白又通透,"赛季目标早就完成了,李导(李金羽)反复跟大家说,这两场球,别想胜负,就享受足球、享受生活。"话音落下,发布会现场的笑声,比任何胜利宣言都更有力量。
![]()
王亮的20年执念:从亲历降级到守护成长
王亮的身影,始终站在辽宁足球的"时光夹缝"里。1995年甲A保级战,他还是坐在替补席上的年轻球员,看着姜峰、于明在五里河球场含泪瘫倒,看台上数万球迷点燃的打火机连成"银河",那片微光里,藏着老辽足坠落的悲情;2017年中超降级夜,他已是球队主力后卫,拼到腿部抽筋,却还是没能阻止球队滑向深渊,更衣室里沉默的收拾声,成了他职业生涯最沉重的记忆。那些年,辽宁足球的赛场只有"背水一战",没有"试错空间",年轻队员刚崭露头角,就不得不扛起"保级续命"的重担,像被催熟的果实,少了自然生长的韧劲。
如今,身份转变为助理教练的他,成了"反内卷"的守护者。当库迪热提・阿布来提因紧张出现失误时,他没有指责,而是走到球门边,弯腰捡起足球递给他:"别怕,你站在这里,就是最棒的";当年轻队员在中场传递失误时,他没有咆哮战术,而是在暂停时画图讲解,用自己当年的经历举例:"我年轻时比你们还慌,多踢几次就好了"。他太清楚,带着"输不起"的压力踢球有多煎熬,所以他拼尽全力,给现在的年轻队员撑起一片"能犯错"的天空。
"当年我们踢保级战,连喝口水都要看着表,生怕浪费一秒钟。"接受采访时,王亮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胸前的队徽,"现在这些孩子多好啊,不用愁差旅费,不用怕俱乐部欠薪,能安心在场上锻炼,这就是辽宁足球该有的样子。"他的声音里没有遗憾,只有释然——当年老辽足没能实现的"无压力成长",如今在这群26.5岁的年轻人身上,终于成了现实。这场1-1的平局,对王亮而言,不是一场普通的联赛收官战,而是对过去20年执念的和解:那些年的泪,没有白流;那些年的痛,终于化作了现在的温柔。
![]()
不是摆烂,是格局:辽宁足球的传承,藏在"慢下来"里
冲超后轮换主力、公开承认"队员松懈"、让新人门将首秀——辽宁铁人的操作,在"赢球至上"的足坛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却恰恰彰显了球队的长远格局。这场看似"躺平"的平局,实则是为中超征程埋下的最坚实的伏笔。
辽宁铁人队藏着辽宁足球的未来:赵健博的爆发力、田德澳的大局观、库迪热提的反应速度,都在这场实战中得到了检验;而他们在场上展现的"不怯场",更是比技术更珍贵的品质。对手南京城市早已保级无忧,攻防节奏相对平缓,恰好给了年轻队员"试错"的空间——他们可以大胆突破,不用怕失误导致降级;可以尝试陌生的战术组合,不用被"必须赢球"的枷锁束缚。这种在实战中积累的信心,远比训练场上的模拟对抗更有价值。
这背后,是辽宁经济复苏带来的底气。不同于老辽足当年"卖血求生"的困境,如今的辽宁铁人有本土企业的稳定赞助,有覆盖U13至U21的完整青训体系,不用靠抛售核心球员维持运营。当俱乐部不用为资金发愁,当球队不用为保级挣扎,自然能沉下心来"慢养"人才,让足球回归"竞技本身"。这种"扎根地域、深耕青训"的模式,恰是对老辽足衰败教训的最好回应——当年的辽宁足球,输在急功近利的"输血",如今的辽宁铁人,赢在厚积薄发的"造血"。
"不是我们不想赢,而是赢球不是唯一的目标。"王亮的话,点透了传承的真谛,"辽宁足球的复兴,不是靠一两场胜利,而是靠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成长。现在让他们在无压力下练胆、练技术,明年到了中超赛场,他们才能真正扛起责任。"
一场平局,半部辽宁足球史
南京的深秋晚风里,辽宁铁人的年轻队员们嬉笑打闹着走出球场,有人互换球衣,有人拿着水瓶追逐,他们的笑容里,没有过去的沉重,只有未来的坦荡。王亮跟在队伍后面,看着这些年轻的身影,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也看到了辽宁足球的新生。
从1995年五里河的泪,到2025年金陵的笑;从老辽足的"背水一战",到辽宁铁人的"快乐练兵",一场1-1的平局,浓缩了辽宁足球20余年的悲喜沉浮。接下来对阵佛山南狮的收官战,更多年轻队员将获得登场机会,更多"试错"将在赛场上上演。而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瞬间,正在悄悄改写辽宁足球的命运——当足球不再只有"赢或输"的二元对立,当年轻队员能在阳光下自由生长,辽宁足球的根,才真正扎进了黑土地里。
辽宁足球的和解,从来不是忘记过去的悲情,而是带着那些遗憾,给未来多一点耐心。就像王亮说的:"当年我们没实现的梦想,就让这些孩子去完成。"而那些在松弛中成长的年轻队员,终将带着"铁人精神",带着老辽足的遗志,在明年的中超赛场上,让辽宁足球的光芒,重新照亮中国足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