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日,“2025房地产行业年度报告发布”上了头条热榜。
《2025房地产行业年度报告》具体讲了什么内容?我用最通俗的话给大家解释下。
从2021年开始,买房的贷款利率、首付、交易税费都降了,限购也松开了,现在是买房最便宜的时候。但是从2025年前9个月的数据来看,全国新房卖得比去年少了6%。哪些城市房子卖得比较好?深圳、广州,因为城市人口还在涨,连北京、上海的人口都开始下降了。长沙、成都、西安这三座城市也相对比较有人气。三四线城市卖房压力很大。买房主要是改善型需求,刚需减弱,投资只在核心城市和优质地段。
![]()
这个话题我特别想写一下,因为买房这个问题我已经来考虑了几年了。我在合肥这边,2015年在瑶海区买了一套房,那时到合肥的房价还没上涨,买了之后没过几个月,合肥房价暴涨,我买的房子单价从几千涨了一万,总价涨了几十万。2022年,打算结婚,想换套改善型住宅,在合肥这边的富人区政务区以及周边看了无数个小区,甚至对小区的了解比中介还熟。2022年,本打算把房子定下来,但是因为价格没谈拢最终算了。没过几个月,房价突然暴跌,那是特别庆幸当初没有和业主签约。买房的过程中,也和家人出现过各种观念的不合。买房,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但是即便房价在下跌,我也在继续看房,继续让中介和业主谈价格,为什么?因为我当时是是刚需。刚需这个词很可怕,它意味着你必须吃亏,因为你不得不买。为什么不得不?因为你要结婚,即便有房,你觉得那套房子不够好,拿不出手,不适合作为婚房。所以冒着吃亏以及买到手可能吃更大亏的风险,也要继续看房买房。
但是什么是刚需?刚需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事实上,根本就没有一个适合所有人的刚需的概念。结婚真的要买房吗?这个观念哪来的?来自于传统,但传统的就是对的吗?难道非得为了传统观念吃这个亏吗,几十万,普通人得多奋斗多少年啊。但是人是一种观念动物,传统观念的力量真不是那么容易摆脱的。同时人需要安全感,租房结婚确实很难有安全感。而且,一个人的观念可以理性,一旦结婚,涉及到两个家庭这么多人,观念是非常难以统一的。
我刚开始看的是二手房,后面新计容出来后,二手房完全没有竞争力,就开始看新房。新房又有问题,买期房要等几年才能拿到。如果是结婚用,现在结婚的话,新房有什么用呢?做一个安慰,让双方以及双方家庭看到自己是有房的?我当时也差点决定买新房,但是看到开盘那种传销的氛围,又打了退堂鼓。当前几乎是被推着去签字,我是极其厌恶这种不理性行为的。
现状就是,从2022年看房到现在,房子搁置了,婚姻也搁置了。我很好奇,2025年究竟谁在买房?
今年出来的报告,跟我估计的差不多。2025年买房的,一部分是那些刚需用户,自己一套房都没有,观念上认为租房没有安全感,买房不管跌多少都是自己住,他们认为这不算亏本,即便亏本也没办法,因为安全感也是一种收益。一部分是改善型需求,现在各个城市都不缺刚需房了,比如合肥这边,今年新开了几个楼盘,一个楼盘才一百多户,总价一千多万,完全是为了满足富人的改善需求,这群有钱人只要住在合肥这边,就会有需求,因为这这些改善型住宅相对于之前的豪宅完全是降维打击,而且核心地段的顶级豪宅抗风险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唯一我比较怀疑的是,真的还有人投资房子吗?即便是核心城市和优质地段,现在房子已经完全没有投资属性了啊。
最后我想问一句,2025年,你还买房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