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11月,秋冬交替,气温骤降,昼夜温差不断加大,各种病毒和细菌也随着冷空气“如约而至”。冀鲁区域公共卫生协作体温馨提示:需重点关注流行性感冒、支原体肺炎、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等传染病,警惕一氧化碳中毒风险。
一、流感来袭!这些“防感秘籍”请收好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高热、肌肉痛、咽痛和咳嗽等。流感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易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暴发。
健康提示:
1.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建议每年秋季及时接种。
2.保持室内通风,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3.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掩。
4.减少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必要时佩戴口罩,避免与流感患者密切接触。
二、支原体肺炎躲猫猫?这样应对不慌神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感染早期症状与其他呼吸道病原感染差别不显著,常有畏寒、发热、干咳,可伴有鼻塞、乏力等不适。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以飞沫传播为主。
健康提示:
1.学校及托幼机构要落实晨午检与缺勤登记,学生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及时联系家长送医或居家休息;保持场所通风,做好日常消毒,配备洗手设施及用品。
2.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咳嗽打喷嚏遮掩口鼻、勤洗手;高发季少去人群密集场所,避免接触感染者,必要时戴口罩。
3.做好居家通风清洁,养成良好卫生与生活习惯。
4.均衡饮食,充足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三、诺如病毒“搞事情”?吃喝洗手有讲究
诺如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快速的传播能力,人群普遍易感,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最主要病原体。诺如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传播方式多样,包括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传播、经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是诺如病毒高发场所。
健康提示:
1.勤洗手。在餐前、便后、加工食物前和外出回家后,做好手部清洁。建议使用肥皂或洗手液,用流水洗手20秒以上。
2.注意饮食饮水安全。喝开水,蔬菜瓜果彻底洗净,烹饪食物要煮熟,尤其是贝类等海鲜类食品更要煮熟煮透。
3.居家卫生。做好居室日常清洁和通风,要确保厨房餐具的清洁,及时处理垃圾。
4.规范消毒。对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环境和物品需要使用含氯制剂进行消毒。在清理受到呕吐物污染的物品时,应戴塑胶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患者家庭环境也应依据医务人员指导加强消毒,避免在家庭内造成传播。
四、警惕“隐形杀手”!一氧化碳中毒要严防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它却可能成为“隐形杀手”。冬季是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多发季节,增强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至关重要。
健康提示:
1.保持室内通风。使用煤炉、炭火取暖时,确保煤炭燃烧完全,不要闷盖,保持烟道畅通,同时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正确使用燃气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应安装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不能安装在洗浴房间内。使用时要保持门窗开启,确保空气流通。
3.定期检查燃气管道和灶具。定期检查燃气管道、煤气灶具等设备是否老化、破损或漏气,发现问题及时更换和维修。
4.避免在密闭空间内使用炭火。不要在密闭的室内吃炭火锅、点炭火盆,以免一氧化碳积聚。
5.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在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的场所,如卧室、厨房、浴室、锅炉房等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及时发现一氧化碳泄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