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篇学姐的读研感受,来解决大家很多人的迷惑——
都工作了还有必要去读全日制研究生吗?
![]()
我是工作6年后考研上岸的,如今已经入学一个多月了。一开始激动的心情逐渐平复下来,生活进入新的日常。
之前分享我的读研日记,被很多有相同经历的朋友看到,激励到一些正在备考的朋友,还有一些想考研但是有顾虑的朋友来征询意见。我有些惶恐,因为我的日记记录的大多都是自己的收获,害怕会误导别人。
所以,今天这篇就以我有限的经验来谈一下,工作后再读研会经历些什么,以及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希望给有需要的朋友一些参考。
考研初试备考时间3-12个月不等,如果选择在职考研,那就需要考虑自己平时有多少可用于学习的时间,再安排自己的备考周期。
我是辞职之后备考的,意味着备考期间是没有收入的。工作之后大多数人其实也不好意思再向父母张口,所以还需要考虑的是,备考期间的支出自己是否能够承担。经济上没有压力,才能更好地投入学习。
以我自己为例,我当时是在广州和男友一起租房子住,我要考虑的支出有房租、生活费、考研资料及培训费等等,算下来一个月也要好几千。
这部分费用至少需要规划到研究生开学,开学之后大部分学校会提供宿舍,也会有生活补贴和奖学金,还可以做一些兼职,经济压力会小一些。
初试后两个月,分数过线,进入复试环节,不要以为就稳了。
目标院校可能会提高分数线或者因一些原因实际招生人数变少,复试可能会被淘汰,可能会被调剂,调剂也可能被刷......巧的是,这些我全都经历过呜呜~
如果失败了是放弃还是再来一年?复试期间我无数次问过自己。
工作后考研,我们会比应届生更有时间紧迫感,在社会意义上,我们也会承担更多压力,再来一年比决定考研更需要勇气。复试在某种程度上,是一场心理战,要提前有心理准备。
大多数院校都是9月左右开学,开学前会经历四五个月长长的假期,我认为这是考研的隐藏彩蛋,激励我度过了复试最艰难的时刻。
如果跟我一样是调剂上岸,还可能会面临跨城市搬家和学制延长的问题。我本来报的是广州的学校,调剂到天津,南北跨度很大,学制也从两年变成三年,增加了适应新环境的难度和时间成本。
![]()
当然,入学之后也不是结束。
之前的职场经验或许会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新的变化,但对于科研本身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仍然需要很多时间去学习和消化。
渐渐地,我们可能会对研究生生活祛魅。
每个人工作后再读研的初衷不一样,有的是为了在所学领域有更深的探索,有的人是为了转换就业方向,有的人是为了重新体验大学生活......
但说到底,读研就是自由度更大的上学,上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会有学习任务,有毕业要求,有就业压力,这跟我们在大学经历的并无本质区别。
上周我去医院开了这学期的第一次课题组会,听师兄师姐们汇报工作进展时,我仿佛梦回刚毕业在银行工作时跟主管汇报工作,一时有些恍惚。
以前我会厌烦甚至贬低自己的工作,美化甚至神化别的行业和职业,但换一个行业再看,我发现,每一种工作都会归于平凡的日常、点滴的小事以及无尽的重复。
决定工作体验感的,或许并不是工作本身,而是工作的人。
![]()
如果现在问我,工作后再读研有必要吗?
嗯...我好像还是无法给出答案,我并没有从中获得什么宝藏,我的生活似乎也没有发生什么质的改变。但我并不后悔,因为即使重新来过,以我当时的认知和经历,我也会这么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