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景山区聚焦80岁以下失能失智、80岁及以上 “老老人” 两大重点群体,创新构建 “建机制、优中间、强两端、形特色”工作体系,以 “优中间”为核心拓展全流程助医服务,联动辖区医疗机构与社区力量,形成专业高效、温暖贴心的多维度老年健康服务格局,为高龄群体就医 “保驾护航”。
差异化助医:医疗机构打造特色服务样板
石景山区各医疗机构立足自身优势,打造“一院一策” 的差异化助医模式,将专业医疗服务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
![]()
![]()
石景山医院以“便捷化”为抓手,在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设立“学雷锋服务站”,组建由医务人员与志愿者构成的陪诊团队,提供从挂号、候诊到取报告、用药指导的全流程帮扶。据统计,该院每年服务老年患者超1000人次,显著缩短老年患者就诊时间,有效缓解其就医焦虑。
![]()
![]()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创新 “三社联动”(医务社工、社区、社会组织)模式,以医务社工为桥梁打破医疗与社区的服务壁垒。通过组建慢病管理小组、开展门诊义诊、上门探访等多种形式,为高龄、独居、特困老人建立“爱心档案”,发放 “医务社工爱心扶助卡”,提供挂号、就诊等 “六优先”服务,成功构建起 “医院-社区-家庭”的闭环服务链。
![]()
北京朝阳医院(石景山院区)聚焦“高效化”服务,在门诊大厅设立综合服务中心,整合挂号、缴费等核心功能,配备专业导诊人员,减少老年患者就医环节的繁琐。
![]()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则精准聚焦认知障碍老人群体,由神经内科专业技师组建专属陪诊团队,提供代预约、共享轮椅、用药随访等针对性服务,切实解决老人无人协助检查等实际问题。
医社协同:基层力量织密便民服务网络
基层医疗机构与社区力量的深度联动,进一步织密了老年助医服务网,让高龄老人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贴心关怀。
![]()
![]()
五里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新构建 “医务社工 + 街道社工 + 志愿者” 协同模式,联合京西志愿服务中心,实现工作日与节假日全天候派驻人员协助分诊。如今,该中心医务社工单日最高服务量达700余人次,累计为特殊群体陪诊120余次,服务队伍也从最初的10人壮大至50人,成为分诊台旁温暖人心的 “红色暖流”。
来源:石景山区卫生健康委
编辑:高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