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设为星标
英伟达对华芯片策略:Blackwell的等待
2025 年 11 月 3 日,英伟达 CEO 黄仁勋在接受采访时就对华芯片销售释放关键信号:对于下一代 Blackwell 系列 AI 加速器的在华销售前景,他虽坦言 “目前没有相关计划”,却明确表达了期待,直言 “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希望有一天可以”。这一表态既透露出高端芯片出口管制下的无奈,也凸显了中国市场在英伟达全球战略中的特殊地位。
黄仁勋同时澄清,其近期与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的会面未涉及芯片销售议题,暂未就 Blackwell 入华推进实质性沟通。而在此前,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相关言论则勾勒出另一条政策线索 —— 他承认与各方探讨了英伟达在华业务,却强调 “未谈及 Blackwell”,并表示美国政府正以 “仲裁者” 角色协调芯片采购事宜。外界普遍解读,这一表态意在推动英伟达 H20 芯片的在华持续销售,传闻美国政府计划从中获取 15% 的销售分成,折射出技术管制与商业利益的复杂纠葛。
值得注意的是,黄仁勋此前曾披露,英伟达在华AI芯片市场份额已降至0,这一数据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叠加效应。一方面,美国对华 AI 芯片出口管制持续升级,2025 年 5 月调整的管制指南虽微调表述,但歧视性限制本质未变,高端芯片出口仍受严格约束;另一方面,中国本土芯片产业加速突破,华为昇腾等产品性能已实现对部分外资芯片的赶超,成为市场替代的核心力量。
![]()
Blackwell的全球热潮与中国市场的缺席
当前 Blackwell 系列芯片正处于全球交付的关键期。2024 年第三季度,英伟达已向微软、甲骨文、OpenAI 等核心客户交付 1.3 万个 Blackwell 芯片样品,目前该系列已 “全面投入生产”,公司预计 2025 年第四季度仅 Blackwell 相关收入就将达数十亿美元。截至 2025 年第二季度,英伟达总营收已增至 467.43 亿美元,同比增长 55.6%,数据中心业务的强劲表现成为核心驱动力。
但中国市场的缺席成为明显缺憾。作为曾贡献英伟达全球收入 1/10 以上的关键市场,中国 AI 算力需求正持续扩张,却因管制无法接入 Blackwell 这一旗舰产品。
全球算力格局重构下的英伟达抉择
在对华业务承压的同时,英伟达正加速全球算力布局。10 月 31 日,该公司宣布向韩国政府及三星、现代等企业供应 26 万枚 GPU,助力韩国打造 “全球前三 AI 强国”,其中 5 万枚将用于韩国国家 AI 计算中心。这一动作被解读为英伟达在管制背景下的 “战略腾挪”,通过强化与盟友合作弥补中国市场的损失。
但中国市场的战略价值仍无可替代。尽管当前份额归零,但随着 AI 大模型、智能驾驶等产业的爆发式增长,中国算力需求预计将持续扩大。英伟达的应对策略已逐渐清晰:短期依托 H20 芯片维持市场接入,中期推进 Blackwell 架构合规版芯片落地,长期则寄望于政策松动实现高端产品入华。黄仁勋的 “希望”,本质上是全球最大 AI 芯片厂商与最大算力需求市场之间的必然诉求。
对于未来,政策博弈仍将是核心变量。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已多次强调,缺乏行业共识的仓促管制会严重削弱美国产业竞争力,而中方也明确表示反对歧视性措施,敦促美方维护产业链稳定。在技术迭代与市场规律的双重驱动下,Blackwell 系列能否最终登陆中国,或许只是时间问题,但这场围绕算力话语权的博弈,注定将深刻影响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格局。
邀请报名EDA技术大会 11月28日 上海 免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