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制造业向外国搬迁,而不向中西部搬迁?
![]()
简单来说,除了广西和四川,其他西部省份的制造业企业,自己都在琢磨怎么往沿海或者长江流域搬呢!
制造业这行当,归根结底拼的是活下去的本事,成本高了就得挪窝,早几年沿海劳动力月薪五六千,社保、房租跟着涨,老板们愁得整夜睡不着,这才把目光挪到中西部,可去了一趟才发现,这里的“坑”比沿海还让人闹心,反倒不如往东南亚跑来得痛快。
先说说大家最关心的劳动力成本,这看似是中西部的优势,实则是“假便宜”。
中西部制造业工人月薪普遍在4000块左右,陕甘那些地方就算低些,也差不了太多,可东南亚比如越南,前几年工人月薪才一千出头,现在虽说涨到两三千,还是比中西部低了一大截。
更关键的是,中西部工人不好招也不好留,年轻人都愿意往沿海跑,剩下的要么技能跟不上,要么干不了几天就走。有老板在河南开厂,招了20个工人,没满月就走了12个,光培训费就搭进去好几万。
反观东南亚,虽然工人技能也一般,但架不住人多还稳定,就算良品率比中西部低些,摊到工资成本上还是划算。
再看供应链,这简直是中西部的“死穴”。制造业讲究“一寸光阴一寸金”,一个零件缺了,整条生产线都得停。
沿海比如珠三角,要个螺丝、配件,打个电话半天就能送到,可中西部不行。湖南桂阳想接广东的家具厂,一开始企业都有意向,结果一看配套的板材厂、五金店都没有,要从东莞运过来,光在路上就耽误三四天,成本比在广东还高,好多企业立马打了退堂鼓。
更别说那些精密制造,比如电子元件,中西部根本找不到供应商,得从沿海甚至国外调货,来回折腾不说,还容易误了交货期。
东南亚虽然供应链也不算完善,但香港资本在那边砸了不少钱建配套,利丰这样的大订单商直接在上游投钱扩产,企业过去能很快接上趟,这比在中西部“从零搭班子”强多了。
物流成本更是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中西部在内陆,货物要出口,得先运到上海、广州这些港口,少则上千公里,多则几千公里,运费不说,路上就得走三四天。
重庆、西安的中欧班列看着热闹,一年一百万个集装箱,还是好几个城市凑出来的,跟一个小港口差不多,而且俄罗斯铁轨和其他国家不一样,换轨又得加钱。
东南亚就不一样了,越南胡志明港、泰国曼谷港就在海边,货物装船直接出海,到欧洲、美洲比从中国中西部出发省了一半时间。
有做跨境电商的老板算过,从深圳发货到洛杉矶要21天,从越南中转看似能避关税,可来回报关、港口拥堵,反而要35天,可即便这样,还是比从武汉、成都发货快,成本也低些。
最让人头疼的还有营商环境的“暗坑”,沿海办事虽然也有规矩,但流程透明,效率高,可中西部一些地方,办个营业执照要跑好几趟,盖十几个章。
甘肃有企业想搞数字化转型,钱不够,想申请补贴,结果政策分散在好几个部门,找来找去都摸不着门路,最后只能放弃。
更要命的是基础设施,去年有老板在贵州开厂,夏天经常停电,一停就是大半天,生产线停了,订单违约要赔钱,找电力部门也解决不了。
反观东南亚,为了吸引外资,政府给的政策特别实在,土地免费租五年,税收“三免五减半”,办事还能走绿色通道,虽然也有问题,但至少“明码标价”,不像中西部有些地方全是“潜规则”。
可能有人会说,四川、广西不就留住企业了吗?那是因为这两个地方有先天优势。四川有成熟的电子产业基础,宁德时代在宜宾建基地,能通过职业院校定向培养工人,还能搞自动化改造,把人工成本压下来;广西靠近港口,物流方便,又能对接东盟市场,供应链慢慢就起来了。可其他西部省份没这条件,既没港口,又没产业基础,光靠喊口号留不住企业。
说到底,制造业搬迁不是“哪里便宜往哪去”,而是“哪里能安稳赚钱往哪去”。
东南亚的优势是“看得见的便宜”,劳动力、政策、物流都有实在优惠;中西部的优势是“潜在的可能”,但这可能要等十年八年,还得跨过供应链、人才、营商环境这些坎。
老板们都是“救火队员”,先顾着眼前活下去,哪有心思等未来?所以不是他们不想去中西部,是中西部的坑太多,实在不敢去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