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到70岁,不是养老的开始,是人生第二春的起点。
![]()
没人再把他们当“需要照顾的老人”了。
![]()
他们自己刷手机挂号、拍短视频、订机票,还教孙子用AI写作业。
去年,1200万老年人在抖音开直播,教人做红烧肉、讲老故事、跳广场舞。
评论区全是年轻人:“爷爷奶奶比我还懂流量。
体检不再是为了查病,是为了活得久一点。61岁以上的,九成每年做两次以上全面检查。
防滑地砖、智能马桶、跌倒报警手环,花得比买新衣服还痛快。
他们不跟子女住一起,但每天视频打卡。
不插手带娃,但隔三差五寄一箱自己腌的咸菜。
一碗汤的距离,不是地理,是分寸。
旅游也变了。
不再打卡景点,而是找个小镇住十天,晨跑、喝茶、和当地人下棋。2023年,慢旅行消费涨了四成,全是这个年纪的人在买单。
他们不是不会用手机,是比年轻人更懂怎么用它过日子。
智能音箱听评书,微信小程序买菜,支付宝交水电,操作比中年人还利索。
最狠的是,他们开始“再就业”。
退休老师开线上作文课,老工程师当产品顾问,退休医生做健康咨询。
没人说他们“该歇了”,他们自己也不觉得老。
孙辈教他们用AI修图,他们教孙辈怎么熬一锅不腻的汤。
代际关系,从“养你”变成“互相补位”。
以前说老了就该安分,现在他们用行动说:老,不是退场,是换了个舞台。
有人还在说“老年人该省着点”,可他们花的钱,全是为自己活的。
不是消费降级,是消费升级——花在健康、自由、尊严上。
他们没喊口号,但每一条短视频、每一次体检、每一趟慢旅行,都在说:我还在生长。
这才是真正的“享老”。
不是躺平,是站稳了,继续走。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