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医院旧址位于吉林市南京街北段,是伪满时期吉林日本高等女学校遗留的校舍。史载“九一八”事变后,迁居吉林的日本人数不断增加。尤其是在伪新京(长春)铁路局迁至吉林城,并改称伪吉林铁路局后(1935年9月15日),大量在铁路系统工作的日籍职员、工人随迁而至,使得在吉林城的日本人数量激增。日本人子女的上学问题,特别是就读中学的问题日益突出。
民国时期,在吉日本家庭普遍不愿自家孩子与中国孩子同校,他们先后以“组合制”(校董管理的非公立学校)在吉林成立了日本小学校(1911年成立,即后来的阳明小学)和朝日小学校(1938年成立)。这些小学不接纳中国学生,主要服务于在华日本人子女,授课内容和形式也与中国学校有区别。另外在当时,无论中国学校还是日本学校,小学阶段(伪满学制改革前称初小、高小,之后称国民学校、国民优级学校)实行男女同校,中学阶段则实行男女分校。
伪满前期,吉林城内仅设有一所中国女孩就读的女子中学,日本家庭为让女孩上中学且不与中国女孩同校,只得让孩子到长春、沈阳的日本女子中学寄宿。为解决日本女孩在吉林的就学难题,1937年,在吉日本人于基督教青年会,以“组合制”创办了日本高等女学校(简称高女),后迁址日本驻吉林领事馆主楼(日本在伪满取消治外法权,领事馆被取消)。或许是由于所在校区地处吉林城热闹繁华之处,不利于学生安静学习,1941年,日寇又在今南京街北段建起了一处新校区。
新建的日本高女校区为一系列小型窑坑东缘的高地之上(万顺香房和张家大院一带)。以一条新路为界,东侧为教学区,西侧为住宿区。主教学楼为带有欧式装饰细节的“现代式”,俯瞰呈不规则的“匚”字型。楼高二层,正门前为一层门厅。教学楼合围的空间为操场。结合闻焱先生和邴赫先生提供的地图照片资料,可知操场在后来被建设了房舍。
日本高女的学制为4年,截至1945年日本投降,约2000名日本女生在此校就读。其中最有名的学生为日本著名进步女作家泽地久枝女士(曾住局后铁安里二条),以及自愿参加了东北民主联军的叶绮女士。1950年,该校毕业生在日本成立了“吉女学会”(即校友会),曾多次来吉林市访问。该学会还曾印发多本会刊,其内容在共勉之余,还一起回顾在吉林市的时光。
在吉林市船厂博物馆苗韫识馆长手中,就有数本“吉女学会”会刊,其中有许多珍贵的黑白照片,既有日伪时期日本高女的校园生活记录,也有她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回访吉林市时,拍摄的校舍、街路情形。在当时,长期使用这一校区的209医院已迁出,但原日本高女的旧教学楼还在正常使用。如今,当初的老建筑均已不在,因而能在吉林市船厂博物馆看到这批黑白照片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
![]()
![]()
![]()
![]()
![]()
![]()
特别鸣谢苗韫识先生、邴赫先生、闻焱先生、贾大为先生对本人撰写此文给予的支持和鼓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