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红帆领航富硒土 铜鼓“土货”换新颜

0
分享至

在赣西北的群山深处,铜鼓县的晨雾里总飘着两样东西:一是竹林间沁人心脾的清香,二是农舍中飘出的药材芬芳。这片曾因革命烽火闻名的红土地,如今正上演着一场“土货”逆袭的精彩大戏。从深山里无人问津的“土特产”,到走向全国的“金疙瘩”,铜鼓县以党建为舵,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划出了一道漂亮的转型弧线,让富硒土地上的每一寸资源都绽放出富民兴村的光芒。



破局:红土地上的“资源困局”

铜鼓县的山是“藏宝”的山。88.04%的森林覆盖率让这里成为天然氧吧,富硒土壤更赋予了农作物独特的品质。当地老辈人常说:“春采笋、夏摘菌、秋挖黄精、冬酿蜜”,漫山遍野的土特产曾是村民们赖以为生的依靠。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宝贝”却成了“甜蜜的负担”——黄精藏在深山无人识,鲜笋烂在地里无人收,优质农产品因没有销路、缺乏品牌,只能在本地小打小闹,村民守着“金山”却难脱贫。

棋坪镇柏树村的变化最具代表性。这个曾因淘金业一度生态失衡的村庄,上世纪末还面临着“挖金毁山、无金返贫”的困境。村民莫英富回忆:“那时候山上挖得千疮百孔,种下的玉米亩产不足300斤,一年到头忙下来,口袋里还是空荡荡。”同样的烦恼也困扰着三都镇的竹农们,全县52万亩毛竹林看似壮观,却因经营粗放、技术落后,每亩年产值不足千元,“守着万亩竹林,不如外出打零工”成了当时的写照。

基层党组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县委班子在调研中发现,问题的根子在于“散”和“弱”:生产上各自为政,技术上沿用老套,销售上渠道狭窄,而破解之道,就是要让党组织成为串起资源的“红纽带”。一场以党建引领产业升级的攻坚战,就此在铜鼓的山水间拉开序幕。



立根:把支部建在产业带上

“要让土特产变成金疙瘩,先得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把支部建在产业带上。”铜鼓县委组织部负责人的话,道出了转型的关键。在这场变革中,基层党组织化身“领航员”,党员干部争当“排头兵”,用实干打破传统思维的桎梏。

在黄精产业的“破茧”之路上,柏树村党支部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08年,村党支部书记带着党员们翻山越岭考察野生黄精资源,多次召开村民大会算“生态账”“经济账”。面对村民“种药材能当饭吃?”的质疑,党支部成员带头试种,莫英富等5名党员率先成立合作社,在荒坡上种下了第一片黄精苗。为攻克种植技术难关,党支部邀请农业专家驻村指导,党员们白天跟着学技术,晚上挨家挨户传经验,终于让黄精苗在贫瘠的山坡上扎下了根。

“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赚”的效应迅速显现。村里出台“先富带后富”帮扶机制,党员种植户与贫困户结成对子,从种苗培育到田间管理全程帮带。村民王冬莲家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莫英富的帮助下种了10亩黄精,去年采收时纯收入达4万多元,不仅脱了贫,还盖起了新房。如今的柏树村,黄精种植面积从最初的50亩扩展到5200亩,160户村民人人有“药田”,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昔日的“淘金穷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黄精富村”。

竹笋产业的升级则上演了“科技赋能”的好戏。2022年,县委组织党员考察团奔赴福建永安“取经”,带回了竹林高效改造技术。为打消竹农顾虑,三都镇大槽村党支部书记带头将自家20亩竹林作为试验田,采用“竹腔施肥”“等高带状采伐”等新技术。当看到试验田春笋亩产比传统方式增加30%时,村民们动了心。村党支部顺势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社,整合4000余亩竹林统一规划,党员分片包户做动员,短短半年就吸纳周边农户的8918亩山林。

“现在种竹讲究‘科学范儿’!”大槽村村民李建国笑着展示手机里的“竹林档案”,“党员技术员每月上门指导,施肥、采伐都有标准,去年我家15亩竹林增收了6000元”。在政策激励下,全县掀起竹林改造热潮,县财政在省级每亩500元补贴基础上再增加300元,党员干部带头修竹林便道、建灌溉设施,5万亩高标准改造竹林如绿色海洋般铺展在山间,预计年增综合效益超1.45亿元。



兴业:从“单打独斗”到“抱团掘金”

党建引领的力量,不仅在于激活单个产业,更在于构建“产加销”一体化的致富生态链。铜鼓县通过党组织牵线搭桥,让分散的农户抱成“发展团”,让单一的种植延伸成“产业链”,让深山里的土特产有了“身份证”和“通行证”。

在黄精产业版图上,党组织推动的“政策+企业+基地”模式让小药材有了大格局。县里对新增50亩以上种植户给予每亩500元补贴,党员干部跑遍全省对接龙头企业,促成多家农业公司落户铜鼓,江西西雅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在党组织协调下,该公司与12个村的党支部签订合作协议,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3000亩,提供“种苗+技术+回收”全链条服务。“公司负责市场,支部负责组织,农户负责种植,风险共担、利润共享。”公司负责人说,通过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赋能,黄精产业引来更多资本关注,全县已建成10余个中药材种植基地,6万亩黄精年产值突破2亿元,带动850户脱贫户实现“家门口就业”。

竹笋产业则走出了“鲜笋变精品”的增值路。在大塅镇双红村,“企业+村委会+农户+自然人”的合作模式让竹笋有了“第二生命”。村党支部牵头整合竹林资源,引进深加工企业,党员带头学习真空包装、即食笋加工技术。村民朱亮的1300亩竹林产出的鲜笋,经企业加工成软包装笋后身价翻倍,“以前鲜笋每斤卖1.5元,现在加工成精品笋能卖8元,还不愁销路”。如今的双红村,24家笋加工企业年加工鲜笋3万吨,年产值达3.3亿元,成了全国闻名的软包装笋生产专业村,“铜鼓冬笋”“客家鲜笋”等品牌香飘大江南北。

销售渠道的打通,让土特产插上了“云翅膀”。带溪乡东源村党支部打造的“好媳妇”直播间里,党员干部和村民一起当主播,镜头前的竹笋、香菇、米酒成了“网红产品”。“刚开始怕出丑,是党支部书记带头出镜,现在我们的直播间每月能卖十几万元货。”主播李婷一边说一边展示后台订单,从北京的白领到广州的食客,都为铜鼓土特产点赞。党组织还组织参加农博会,对接电商平台,在“铜鼓年货节”“客家美食文化节”等活动中,让黄精酒、竹笋宴等特色产品与游客“零距离”接触,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

更令人欣喜的是,特色产业正与文旅融合碰撞出新火花。党组织牵头打造的“黄精采摘游”“竹林探秘游”等线路,让游客在体验农事乐趣的同时带走土特产;在党员带头发展的农家乐里,用本地食材做的“硒餐”成了必点菜。“游客来了,土特产就活了;人气旺了,乡村就兴了。”县文旅局负责人说,农文旅融合让铜鼓的“土货”有了故事、有了温度,更有了长久的生命力。

富民:红土地绽放幸福笑脸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旺则百姓富。在铜鼓县的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党建引领下的产业变革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幸福生活,一张张笑脸见证着“土特产”到“金疙瘩”的蝶变。

在柏树村黄精种植基地,采收季节里党员和村民们一起忙碌,莫英富看着金灿灿的黄精,算起了“幸福账”:“我家种了30亩黄精,年收入12万元,村里盖起了黄精文化广场,修通了产业路,日子比黄精还甜。”村党支部还用产业收益改善民生,建起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老年活动中心,昔日的“空心村”如今笑声不断。

双红村的变化同样令人振奋。村民们用竹笋产业赚来的钱翻新了房屋,村里建起了幼儿园、卫生室,党员带头成立的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义诊、理发等活动。“以前年轻人都往外跑,现在村里有企业、有产业,不少人都回来了。”村党支部书记指着新修的村民公寓说,今年已有12名外出务工青年回乡创业,用新技术新观念为乡村注入活力。

从黄精地里的丰收喜悦,到竹林间的增收欢笑;从直播间里的热闹吆喝,到文化节上的宾朋满座,铜鼓县的乡村振兴图景中,党建引领是最鲜明的底色,群众增收是最温暖的亮色。如今的铜鼓,6万亩黄精铺就“黄金路”,52万亩竹林织就“绿绸缎”,24家加工企业奏响“致富曲”,富硒土地上的“土特产”真正成了带动群众增收的“金疙瘩”。

红帆领航正当时,乡村振兴谱新篇。铜鼓县以党建为笔,以实干为墨,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红土地上继续书写着“土特产”的致富传奇,让乡村振兴的画卷在绿水青山间徐徐展开,让幸福的歌声回荡在每一个村落、每一户人家。

(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委副书记、县长 熊小亮)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拜合拉木打进韩国2球,被换下时的举动更加圈粉,邵佳一看在眼里

拜合拉木打进韩国2球,被换下时的举动更加圈粉,邵佳一看在眼里

球场没跑道
2025-11-15 23:17:51
人民日报:唱衰香港的滥调可休矣!

人民日报:唱衰香港的滥调可休矣!

上观新闻
2025-11-15 06:57:02
从确诊到去世仅15天,“央视最帅主持人”的遭遇为人们敲响警钟

从确诊到去世仅15天,“央视最帅主持人”的遭遇为人们敲响警钟

银河史记
2025-11-03 19:31:33
拔出萝卜带出泥!张雪峰"出轨"风波升级,知情人爆料,本人破防了

拔出萝卜带出泥!张雪峰"出轨"风波升级,知情人爆料,本人破防了

白面书誏
2025-11-14 18:33:59
史上规模最大的成人游戏节上线Steam!年度游戏评选中

史上规模最大的成人游戏节上线Steam!年度游戏评选中

游民星空
2025-11-15 11:05:00
颜丙燕气质绝绝子,年过半百身材能打,大胸围丰腴曲线自带韵味?

颜丙燕气质绝绝子,年过半百身材能打,大胸围丰腴曲线自带韵味?

娱乐领航家
2025-11-15 22:00:03
斯诺克赛程:19局10胜决出冠军,小特拒绝决赛3连败,新王或登基

斯诺克赛程:19局10胜决出冠军,小特拒绝决赛3连败,新王或登基

刘姚尧的文字城堡
2025-11-16 08:01:12
双十一没落了?23年销售额1.13万亿,24年1.44万亿,25年让人惊讶

双十一没落了?23年销售额1.13万亿,24年1.44万亿,25年让人惊讶

奇思妙想草叶君
2025-11-14 23:39:25
白酒再次成为关注中心!医生发现:糖尿病喝白酒时,多留意8点!

白酒再次成为关注中心!医生发现:糖尿病喝白酒时,多留意8点!

素衣读史
2025-08-28 13:45:54
曾主任的运动照被扒出!笑容灿烂很有韵味,网友:挺阳光的人

曾主任的运动照被扒出!笑容灿烂很有韵味,网友:挺阳光的人

鋭娱之乐
2025-11-13 00:45:03
老板让我帮忙娶他情妇,我帮人帮到底,1年后老板娘一胎,情妇龙凤胎

老板让我帮忙娶他情妇,我帮人帮到底,1年后老板娘一胎,情妇龙凤胎

温情邮局
2025-11-14 10:40:23
一声叹息!杨兰兰案第四次开庭否认所有指控,可能不了了之

一声叹息!杨兰兰案第四次开庭否认所有指控,可能不了了之

热点菌本君
2025-11-14 14:06:36
AI重磅!英伟达,即将发布!

AI重磅!英伟达,即将发布!

证券时报
2025-11-16 08:23:04
库里带领勇士大胜马刺后谈雷霆:到了现在,谁还没输给过雷霆呢

库里带领勇士大胜马刺后谈雷霆:到了现在,谁还没输给过雷霆呢

好火子
2025-11-16 00:27:31
一夜3大消息!首位主帅下课,杜兰特超越哈登,湖人遭联盟调查

一夜3大消息!首位主帅下课,杜兰特超越哈登,湖人遭联盟调查

体坛小李
2025-11-16 09:05:13
体育世家出好苗!18岁小将击败潘展乐3天拿3金,还是复旦高材生

体育世家出好苗!18岁小将击败潘展乐3天拿3金,还是复旦高材生

以茶带书
2025-11-14 18:10:02
难以置信:刘道玉的几件奇葩事!

难以置信:刘道玉的几件奇葩事!

仕道
2025-11-14 09:07:07
比弗利富婆集体回春,桑切斯展少女般皮肤状态,美貌不逊于肯豆

比弗利富婆集体回春,桑切斯展少女般皮肤状态,美貌不逊于肯豆

刘蕳爱下厨
2025-11-14 22:30:55
曝王思聪已与懒懒分手成功,懒懒变卖手中奢侈品,价格贵的离谱

曝王思聪已与懒懒分手成功,懒懒变卖手中奢侈品,价格贵的离谱

千言娱乐记
2025-11-15 19:42:22
大爆发!新鹰王狂轰31+18+14+7,再见吹杨,2.29亿大合同没了

大爆发!新鹰王狂轰31+18+14+7,再见吹杨,2.29亿大合同没了

球童无忌
2025-11-15 14:59:01
2025-11-16 11:40:49
经济杂志 incentive-icons
经济杂志
《经济》杂志由经济日报社主管主办,于1999年1月创刊,是一家国内公开发行的政经类新闻杂志。
570文章数 1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牛弹琴:中国看透了高市早苗 采取前所未有的反制措施

头条要闻

牛弹琴:中国看透了高市早苗 采取前所未有的反制措施

体育要闻

樊振东和他的尖子班 勇闯地表最强乒乓球赛

娱乐要闻

宋佳二封,易烊千玺拿奖张艺谋乐开花

财经要闻

中国县城的打工人,快被AI培训班包围了

科技要闻

谁在炒作全固态电池?

汽车要闻

"冰彩沙"全配齐 红旗HS6 PHEV预售17.88万起

态度原创

旅游
亲子
健康
本地
公开课

旅游要闻

孝义市胜溪湖

亲子要闻

父亲不让孩子手术后续:离开后折返,孩子已得到救治,知情人发声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本地新闻

沈阳都市圈“冷资源”点燃“热联动” “组团”北上“圈粉”哈尔滨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