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艺中国”全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服务团“非遗中国行”11月18日将启程前往文山州。这条路线聚焦“壮乡非遗+喀斯特文旅+康养融合”,以广南、丘北两县为核心,串联壮族刺绣、西枫斗制作等非遗资源,融入普者黑5A级景区风光与六郎城石斛小镇活力,让嘉宾在“中国天然氧吧”中触摸非遗脉络,感受“非遗+文旅”的创新魅力。
![]()
![]()
文山州线路的核心,是将壮、苗、彝等民族非遗从“展柜”搬进生活,打造全感官体验链。广南县非遗中心展厅内,嘉宾可亲手参与文物拓印技艺——以汉代金腰扣、古铜鼓为原型,用传统工艺复制历史纹样,传递2700年铜鼓文化;隔壁“三月名装壮族刺绣非遗工坊”中,设计师诸葛成团队的“皇姑服”极具特色,嘉宾可观摩刺绣技艺,该工坊通过时装化改造开发300余款文创,年销售额超500万元,带动者兔乡里夺村16户农户户均增收3.6万元。
![]()
丘北“民源坊”非遗工坊(州级)则展现民族服饰创新:从水竹花伞到手工锦绣,从传统银饰到改良校服,产品远销京、沪及日本、韩国。晚间,仙人洞村小广场的非遗民族歌舞表演将气氛推向高潮,壮族铜鼓舞、苗族芦笙舞轮番上演,尽显滇东南民俗热情。
![]()
![]()
线路的重要突破,是将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康养旅居深度绑定,广南六郎城村为典型样本。这座因北宋杨文广屯兵得名的壮族村寨,依托凌垭集团“石斛康养小镇”,构建“五金增收”模式:村民务工领“薪金”(月均4000元以上)、盘活资产得“租金”、经营民宿挣“现金”、入股企业分“股金”、参与联动拿“奖金”。202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超3万元,村集体经济收益33.35万元,较2021年增长96.18%。
![]()
广南六郎城“仙草秘境”中,嘉宾可体验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广南铁皮石斛”的西枫斗制作技艺,跟随匠人学习“九蒸九晒”工艺,在溶洞餐厅品尝石斛主题壮族菜肴,乘森林吊桥穿越丛林,入住“森林玲珑屋”“森林星空屋”。这种“非遗(西枫斗)+生态(森林氧吧)+旅居”模式,让传统产业焕新,也让乡村成为“可居可游可养”的非遗载体。实现“非遗+康养美食”双重体验。
非遗是文山州的“魂”,普者黑的喀斯特山水则是“韵”,线路将自然与文化深度融合。丘北普者黑景区内,嘉宾乘舟穿行于54个相连湖泊,掠过4万亩野生荷花,途经天鹅湖、青龙山码头,尽览“水上田园、湖泊峰林”风光;“三生三世”影视拍摄地菜花箐,喀斯特孤峰映着桃花,嘉宾可漫步苗族村落,看村民绣制记录迁徙史的百褶裙,听“背着娃娃谈恋爱”的民俗故事,感受玄幻场景与苗族文化的碰撞。
![]()
仙人洞村三面环湖,黄墙红瓦映荷田,村内钟乳石奇观与壮族铜鼓展厅相得益彰。嘉宾可调研康养旅居业态,体验“白天游湖、夜晚赏非遗歌舞”的慢生活,感受“中国天然氧吧”(全年空气优良率98.9%)的生态魅力。
![]()
线路背后是文山州深厚的历史文脉。广南作为古句町国治所,是“中国铜鼓之乡”,拥有5种世界古老铜鼓类型,非遗中心的拓印体验让青铜文明“可触可感”;丘北民族文化展厅设“壮乡风情”“苗岭欢歌”等展区,系统呈现7个世居民族的服饰、节庆与技艺,从壮族“三月三”到彝族“花脸节”,尽显多民族共生之美。
![]()
文山州线路以“非遗为魂、山水为媒、康养为翼”,既展壮乡苗岭非遗活力,又现喀斯特生态魅力,更传乡村振兴故事,为活动注入“山水与人文共生”的独特内涵。
昆明信息港
记者:闫羽柯
编辑:李贵芳
审核:戴 兴
终审:宋建波
点推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