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和英国在印度洋展开联合军演,令人意外的是,在演练中,印军的苏-30战机在模拟对抗中“击沉”了英国“威尔士亲王”号航母,让一旁的F-35战机颜面无光。
事情发生后,俄媒趁势高调欢呼,宣称这是俄制四代机对西方五代机的一次漂亮反击,但这真的是一场技术碾压吗?还是一次“秀场式”的演练误导了外界对真实战力的判断?
![]()
来源网络
苏-30“赢了”?演练不是实战
这场在印度洋举行的联合演练,看上去像是一场实力对决,印度派出8架苏-30MKI战机,搭配1架A-50EI预警机,模拟对英国航母编队发动空中突袭。
而防守方是英国皇家海军“威尔士亲王”号航母及其舰载F-35B战机,最终结果颇具戏剧性:苏-30编队成功突破防线,模拟发射反舰导弹“击沉”航母,F-35B未能有效拦截。
![]()
苏-30MKI战机
俄媒迅速借题发挥,称西方五代机神话破灭,四代机依然能上阵杀敌,但这结果真有那么简单吗?
从战术角度看,苏-30MKI确实具备一定优势,它机动性强,作战半径远,战时可携带布拉莫斯超音速导弹,具备远程打击能力。
而F-35B则因其垂直起降设计,在航程、载弹量、持续作战能力等方面存在先天短板。
![]()
F-35B
可问题是,这场演练的设定本身并不对等,英国航母处于远航部署状态,舰载机数量不满编,且演练中是否全力应对仍存疑。
F-35B数量受限,联动体系也未必完整,更何况,这只是一次模拟对抗,战场限制、规则约束远比实战宽松得多。
所以说,这场苏-30MKI“胜出”的演练,更像是一场“特定条件下的战术演示”,而非能力压制。
![]()
英国航母
俄罗斯媒体对这场演练结果的态度可以说是兴奋到“失控”,他们一边嘲笑F-35“一战成废”,一边高调吹捧苏-30MKI是“经典设计的胜利”。
但冷静看待就会发现,俄方的激动,更多是出于内外困境下的一种情绪发泄。
目前,俄罗斯的五代机苏-57在国际市场上并不受欢迎,产量低、性能争议大,外销几乎停滞。
相比之下,美国F-35系列已经交付超过1000架,遍布北约、日韩、澳大利亚等多个盟国,技术成熟、作战体系完善,这是目前苏-57难以匹敌的。
![]()
苏-57
而苏-30MKI,虽然是俄制平台,但大量改进由印度主导,搭载以色列航电、法国系统、印度本土设备,早已不是纯粹的“苏霍伊血统”,俄媒试图把这场“胜利”揽入自家功劳簿,有点牵强。
更现实的是,F-35作为五代机的代表,其优势并不在于单打独斗,而是体系对抗,网络作战能力、隐身突防能力、数据链协同等,是它的核心价值。
而这场演练并未能全面展现这些能力,说五代机“颜面扫地”,其实只是断章取义。
说到底,俄媒的“狂欢”更多是一种心理补偿,在现实战力差距面前,一场演练的“象征胜利”,没法真正扭转局势。
![]()
F-35
英航母“被击沉”恐怕不只是F-35的问题
相比苏-30“扬眉吐气”的表现,英国航母的表现确实不给力,首先是舰载机数量不达标,“威尔士亲王”号只搭载了18架F-35B,而满编应为24架,在实际部署中,一部分F-35B还出现故障停飞,能真正出动的更是有限。
再看出动率,据英国军方数据,这艘航母在联合演习期间的舰载机峰值出动仅为16架次/日,对比中国辽宁舰、山东舰的30-40架次,差距不小。
![]()
英国航母
而且F-35B的固有限制也在发挥中被放大:垂直起降耗油大、载弹少,留空时间短,一旦频繁出动就容易暴露补给和接替漏洞。
更别提此前英国F-35B在海外部署中频繁出现故障,无论是在日本紧急迫降、还是印度机场滞留,都是实打实的“塌方式暴露”。
《金融时报》曾报道,英国国防部对F-35B的维护能力表达担忧,称“机队状态无法满足全球部署需要”。
![]()
航母群
但问题真的是F-35B一个型号的问题吗?未必,真正的问题在于英国航母战斗群整体体系不成熟。
从战机维护到舰载指挥链条,从后勤保障到协同作战能力,英军在“全球英国”的概念下,硬撑起了一场本不该独自承担的远洋部署。
F-35B再先进,也无法独立支撑整个航母战斗体系,一旦补给跟不上、维护不及时、舰载战斗策略不灵活,再强的装备也只能打出“半拉子水平”。
![]()
苏-30MKI模拟“击沉”航母的新闻,注定只是短期热点,真正值得关注的是,这场“胜负”的背后,反映出当今国际军事对抗的多层次结构。
一方面,传统战机在特定战术环境下依旧有用武之地,苏-30MKI的多用途能力、灵活战术、超音速突防,在非体系化对抗中仍具威胁性,它未必能战胜F-35,但能在实战中找到突破口。
另一方面,现代战争早已不是单机对单机的比拼,美军的F-35体系是建立在整个北约通信网络、卫星系统、信息融合平台之上的。这种体系化作战才是五代机的核心优势。
![]()
而英国的问题则是“能力与野心不匹配”:航母有了,战机也有了,但配套的保障体系、人员素质、战术储备却没跟上 ,结果就是强行出海,反而被对手抓住了软肋。
这次演练的结果,不是四代机对五代机的“翻盘”,而是一次提醒——高技术装备只有被体系撑住,才算真正有战斗力,否则就是“纸老虎”。
从苏-30MKI“击沉”英航母的噱头出发,俄罗斯媒体炒了一波存在感,F-35B的尴尬表现,也让外界重新审视五代机的实战局限。
但归根结底,演练只是演练,不等于战场,真正决定胜负的,从来不是某一款飞机,而是背后那个体系的完整度和可持续性。
![]()
这场“胜利”的意义不在于一时的技术对比,而在于再次揭示一个事实:未来战争,不是谁的飞机飞得快、打得准,而是谁能把所有资源统得顺、配得齐、打得稳。
五代机还远没到“下课”的时候,苏-30也没能代表未来,但这场演练,确实把很多军队的短板亮了出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