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中部,淮河之滨的淮南市,不仅是能源重镇,近年来也在生物医药、精密电子、食品加工等高端制造领域悄然崛起。这些产业对生产环境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一个看不见灰尘、没有微生物干扰的空间,就是它们的“生命线”。而这个空间,就是我们常说的“无菌无尘车间”。但建好了就等于达标了吗?其实,真正的关键在于“验收”——这道看不见的门槛,往往决定了整个车间能否真正投入使用。
![]()
一、什么是无菌无尘车间?为什么淮南企业越来越重视它?
简单来说,无菌无尘车间(也称洁净室)是通过空气过滤、气流组织、材料密封等技术手段,将空气中的微粒、细菌、化学污染物控制在极低水平的特殊空间。在淮南,随着本地药企升级GMP标准、电子厂引入高精度设备,这类车间的需求逐年上升。但很多人误以为“装了高效过滤器、地面刷了环氧树脂”就万事大吉,其实真正的挑战,藏在验收细节里。
二、验收不是走过场:三大核心指标必须“硬核”达标
无菌无尘车间的验收,绝非“看看干不干净”那么简单,它有三大科学指标必须实测:
空气洁净度等级:依据国家标准《GB 50073-2013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车间按每立方米空气中≥0.5μm微粒数量划分为不同等级(如ISO5级、ISO 7级等)。验收时需用激光粒子计数器在多个点位采样,数据必须稳定达标。
压差与气流组织:洁净区必须保持正压,防止外部污染空气倒灌。比如,从更衣室→缓冲间→洁净区,压差应逐级升高(通常≥5Pa)。验收时若忽略压差测试,可能造成“看似干净、实则污染”的隐患。
微生物控制:尤其在医药、食品行业,还需进行沉降菌、浮游菌检测。哪怕空气粒子达标,若微生物超标,同样不合格。
![]()
三、容易被忽视的“隐形雷区”
很多企业在装修阶段投入重金,却在验收时栽在细节上。以下是几个常见“踩坑点”:
照明与静电问题:灯具若未采用防尘密封型,缝隙会积尘;地面若未做防静电处理,在电子车间可能引发元件损坏。
门窗密封不严:看似小问题,但哪怕一条1毫米的缝隙,在负压测试下都可能成为污染通道。
施工残留未彻底清理:装修后的胶渍、金属碎屑若未专业清洁,会成为持续污染源。验收前必须进行“空吹”(空载运行净化系统24-48小时)和彻底清洁。
举个例子:淮南某医疗器械厂曾因验收失败,原因竟是工人在安装风管时未戴手套,手汗残留在内壁,导致微生物检测超标。这种“人为污染”往往最难察觉。
四、验收小技巧:企业如何提前自查?
虽然最终验收需由第三方检测机构完成,但企业可在施工尾声做些“预检”:
用强光手电斜照墙面、地面,观察是否有明显颗粒或接缝不严;
关闭所有门后,用手感受门缝是否有明显气流(说明压差异常);
检查所有设备是否使用洁净室专用型号(如不锈钢材质、无死角设计)。
此外,务必保留完整的施工图纸、材料合格证、设备参数表——这些是验收报告的重要附件。
五、常见疑问解答
Q:普通厂房改造为无尘车间,能省验收吗?
A:绝对不行!无论新建还是改造,只要宣称“洁净车间”,就必须按国家标准验收,否则无法通过行业监管(如药监局GMP检查)。
Q:验收一次不过,怎么办?
A:多数问题可通过局部整改解决,如更换密封条、调整送风量等。但若设计存在根本缺陷(如回风布局错误),则需返工,成本更高。
![]()
结语:洁净,是一种看不见的竞争力
在淮南这座传统工业城市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路上,无菌无尘车间不仅是硬件升级,更是对产品品质、安全底线的承诺。而验收,正是这道承诺的“试金石”。它看似技术冰冷,实则守护着药品的安全、芯片的良率、食品的纯净。下次当你听说某企业建了“十万级洁净车间”,不妨多问一句:“验收过了吗?”——因为真正的洁净,不在宣传册上,而在那一份严谨的检测数据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