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当代活跃在设计、时尚与艺术界的女性建筑师、设计师陈暄,用不被风格定义的作品,将艺术张力与人文温度注入空间。从名人私宅、美术馆到米其林餐厅,从奥迪A8发布空间到路易威登主题展,陈暄的设计跨越多个领域,作品更是被中华世纪坛、成都双年展永久收藏,获法国时尚大师Christian Louboutin等国际藏家青睐。在社交平台上,陈暄是一名很受欢迎的设计师,那些大众听来过于专业的设计哲学与生活美学,在她松弛而自在的表达方式下,化作充满温度而富有哲思的“生活实验场”。
![]()
陈暄
十上建筑 创始人
中央美术学院
建筑学博士
在当下,我们探索人与空间、技术与记忆、效率与诗意之间更深层的动态共鸣,也基于此,2025PChouse Award私宅设计大奖以“新共生·可持续-时空艺境,智感共生”为主题,特别邀请名师陈暄担任赛事评委,从设计师的视角分享她眼中家的“共生”思考,以及作为设计师,在当下与未来,应该以一个怎样的方式,介入于这种共融共生的生活空间创意打造之中。
![]()
![]()
![]()
![]()
路易威登Objets Nomades旅行家居空间 / Nomadic Home 家的游牧©十上建筑(摄影师:朱海)
对话陈暄
【PChouse】您如何看“共生”这个话题,尤其是在居住生活空间里,我们如何做到将自然、艺术、智能等等要素在家中达成和谐共生的状态,并让空间和时间相伴相生,承载居住者的情感需求与记忆。能否结合您的作品谈谈具体实践?
【陈暄】当下,人们常将自然、艺术、人文与智能置于对立面,但我以为,艺术源于人的内在认知与需求,自然满足人的外在需求,智能则是推动二者发展的放大器与加速器。它是功能与科技的融合,是实现艺术与自然的基础,更是生活的内在驱动力,助我们更好地感知、亲近自然。
谈及新共生理念下的未来设计趋势,我认为在智能助力下,未来会更注重提供极端体验,人们能更极致地贴近自然、任性探索。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大脑的延伸,它因需求而生,而不是负担。未来,我期望更多人工智能融入我们的空间。
![]()
![]()
![]()
![]()
![]()
![]()
作家王欣(反裤衩阵地)私宅 / “我在森林等你”©十上建筑
对于艺术,我认为它处于一个独特的批判角度。它不直接抛出答案,而是营造悖论,近似哲学思辨,从多元角度发问,激发我们深度思考。大家对艺术的认知或许常停留在视觉层面,实际上它更是一场思考与认知的旅程。我坚信,艺术、自然与人文,在当下及未来,都将被更深刻地认知与呈现。
关于空间与时间的共生,设计领域里,空间向来是时间的容器,但二者本质不同,时间是无价的,是最奢侈的装饰。于我而言,带有时间印记的材料、人物,皆美不胜收,它们承载着人的记忆与情感。新事物难有这般厚重,它们未经岁月沉淀,缺乏那份深沉韵味,所以,时间,永远是世间最美的馈赠。
![]()
![]()
![]()
艺术家隋建国工作室©十上建筑
我常提到隋建国老师的《时间的形状》,它将无形化为有形,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结合我的实践,我期望大家能认识到:我们无法设计过去与未来,只能把握当下,把眼前事做好。真正领悟这一点,便不会妄图设计一个让人居住一生的空间,或是追求50年不落伍的设计。活在当下,方能在时间长河中留下印记。我在2007年的作品《我是砖》,便是对这一理念的初步探索,红砖象征着70年代出生的我,在时间长河中留下自己的印记。
![]()
艺术家隋建国老师作品《时间的形状》
科技与生活环境让生活更丰盈,而设计则沉淀情感记忆。如姜杰老师的家,将创作与旧物新诠融入家中,留下时间痕迹。再如我们所知道的Moroso椅子,背后是非洲渔网的当代转化。快节奏模糊了这些传承,但只要停下脚步,便能感受到周围的一切。我的观点是,停下脚步,感受自我与世界,艺术、人文、时间、空间皆在其中。
![]()
![]()
艺术家姜杰工作室©十上建筑
【PChouse】数字化发展和民众交流便利,带来数字游民等生活方式上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未来和当下的家居设计和消费会产生什么影响?
【陈暄】当下消费观念转变的核心聚焦于“悦己”。世间万物皆有其发展规律,未拥有时渴望拥有,拥有到一定程度后欲望便逐渐消退。在关注客户时,我尤为重视其成长轨迹与对物质价值的认知。不同客户需求各异,与此同时,家居属性也悄然改变,不再着重彰显社会身份,而是围绕居住者自身,融合其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生活方式,以及科技所能满足的形态需求。未来,设计师或许会侧重于提供情感服务与情绪价值,陪伴客户、助力决策,并挖掘出客户自身未曾察觉的深层需求。
![]()
![]()
![]()
![]()
![]()
上海私宅 / 古典音乐家造了间城市上空的“私人音乐厅” ©十上建筑
【PChouse】您曾用一年时间环球旅行,您觉得旅行前后,工作方面产生了哪些变化呢?
【陈暄】我踏上环球之旅,并非为抛开一切寻觅真我,毕竟我每日都在探寻自我。出发前,我预设此行是为汲取灵感、洞悉人文以滋养思考。亲历之后才发现,最大收获是明白自己所需甚少,外在的拥有并非必需,内在的丰盈成长才是核心。归来后,我深信即便一家三口被弃于沙漠一无所有,也能自在生活,这便是环球旅行赋予我的力量。
*本文图片由十上建筑提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