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突破 两“链”相融
国资央企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以更大力度集聚创新要素、完善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
“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约6.5%,已连续三年超过1万亿元,其中近1000亿元投向基础研究。
更为关键的是,国资央企布局了97个原创技术策源地,组建23个创新联合体,以及牵头479家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与诸多高校、科研院所、国企民企形成了体系布局、协同攻坚、重点突破的强大合力。
“‘十四五’以来,我们超百项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中低压变流产品、天然酯绝缘油2项科技成果中试验证平台,并实施‘知识产权15条’,形成了成果研发-孵化-应用-反馈-迭代的良性循环。”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该企业有效专利数突破2900件,发明专利占比提升至62%。累计开展成果转化416项,专利转化608件,产品销售额超1亿元。
通过强化技术研发的产业化落地能力,近期五矿新能在超高镍材料应用领域接连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在低空经济领域,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开发的最新一代Ni95及以上超高镍材料能量密度相较于上一代NCM811提升15%以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将有助于电池续航能力同步大幅提升。
“目前高镍和超高镍材料月产能在300吨左右,未来我们将加快eVTOL材料产能提升。”五矿新能相关负责人透露,将围绕“材料创新+场景定制”战略,持续深化高镍材料在储能、消费电子等领域的跨界应用。
改革深化 整合加力
2025年1至9月,实现订单销量8.64GWh,同比提升225.8%。这一成绩单是力神电池改革成效的最好例证。
在国务院国资委的推动下,2024年底中国诚通向中国一汽战略性出让力神电池动力板块控股权,助力央企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产业链补链强链。
“通过实施专业化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协同互补,形成技术共研突破、供需精准匹配、制造能级跃升、管理同频共振的融合发展新局面,动力电池业务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力神电池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郑哲明介绍说。
“十四五”期间,国资央企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接续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和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不断向广度和深度进军——
约97%符合条件的子企业建立了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管理制度;全面实施“一业一策、一企一策”考核,2025年对中央企业考核的个性化指标占比达到76%以上;强化“激励赋能”,累计推动近1000户科技型企业实施了股权、分红等激励……
“十四五”期间,新组建、设立了中国星网、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等9家中央企业,以市场化方式重组了6组10家企业。一批“硬科技”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长江电力、中航成飞等标志性重组项目顺利实施。
2025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筹谋之年。
张玉卓在上述署名文章中表示,要加强战略性、专业化重组,围绕强化功能使命、提升规模效益,加大力度合并“同类项”,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围绕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推动科技领军企业加强创新资源整合和一体化配置,集聚创新要素、形成创新合力;围绕增强我国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纵向资源整合和合作,共同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