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合国最新报告显示,阿尔巴尼亚人均GDP仅为欧盟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近一半人口日消费不足5.5美元。
这个曾经被苏联援助15年、中国接力扶持20多年的巴尔干小国,如今依然是欧洲最贫困的国家之一。
从1949年到1978年,两个社会主义大国前后投入超过百亿资源,几乎为它搭建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可为什么阿尔巴尼亚至今还在贫困线上挣扎?
![]()
苏联的15年保姆式扶持
1946年,战后的阿尔巴尼亚就像一张白纸,全国八成人口务农,工业基础几乎为零,连电灯都是稀罕物。苏联看到了这个"社会主义兄弟"的窘境,开始了长达15年的全方位援助。
从1950年到1960年,苏联为阿尔巴尼亚建设了116个重大项目,包括发电站、炼油厂、化工厂和机械制造企业。这些项目让阿尔巴尼亚的工业产值在十年内翻了数十倍,看起来像是创造了一个"工业化奇迹"。
但问题藏在光鲜数据背后。苏联的援助模式是典型的"交钥匙工程"——设备运来了,厂房盖好了,技术人员也派来了,阿尔巴尼亚只需要"拿来就用"。
![]()
这种模式虽然见效快,却没有培养出当地的技术能力和管理经验。更要命的是,整个工业体系严重依赖苏联的配件供应和技术维护。
1961年,赫鲁晓夫推行去斯大林化政策,阿尔巴尼亚领导人霍查公开表示不满,认为苏联"背叛了社会主义理想"。
结果两国关系彻底破裂,苏联撤走了所有专家,停止了全部援助。一夜之间,阿尔巴尼亚的工业体系陷入瘫痪——没有配件更换,没有技术维护,许多刚建好的工厂只能关门大吉。
这场断交让阿尔巴尼亚尝到了"断奶"的痛苦。第三个五年计划被迫中止,国家经济濒临崩溃。
![]()
中国接力20年
正当阿尔巴尼亚陷入绝境时,中国伸出了援手。1961年开始,中国接过了苏联留下的"烂摊子",开启了更大规模的援助。从1961年到1978年,中国为阿尔巴尼亚提供了140多个成套项目,援助总额超过90亿人民币,这在当时几乎相当于中国年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
爱尔巴桑冶金联合企业,这个项目耗时近十年,中国不仅解决了阿尔巴尼亚缺乏铁矿的问题,还研发出处理当地红土镍矿的湿法冶金工艺。整个项目包括焦化厂、高炉、转炉、钢管厂、热电厂等配套设施,几乎是一个完整的钢铁工业城。
![]()
中国的援助不仅覆盖工业,还涉及农业、基础设施、民生项目。中方派出的专家最多时达到550人,从设计图纸到设备安装,从技术培训到日常维护,几乎是"保姆式"的全程服务。
有阿方技术人员回忆说:"只要中国人还在,就什么都有人管。"但这句话恰恰暴露了问题所在。阿尔巴尼亚在接受援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
1974年,阿方竟然向中国提出了价值数十亿人民币的援助清单,这个数字让当时财政并不宽裕的中国都感到吃力。
![]()
更让人无奈的是,许多援建项目在中方专家撤离后很快就陷入停摆,缺乏备件维护、技术断档、管理混乱成了常态。
阿尔巴尼亚的农业现代化同样乏善可陈。尽管中国提供了大量农机设备和技术支持,但到1970年代末,全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仍不足20%,大部分农民还在使用铁犁和手扶拖拉机。
更严重的是,强制推行的农业集体化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
封闭体制下的躺平心态
阿尔巴尼亚的问题不仅仅是技术和资金,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体制和心态。霍查从1944年掌权直到1985年去世,41年的独裁统治让这个国家形成了极端封闭的政治文化。
在霍查的治理下,阿尔巴尼亚拒绝一切"资本主义"因素。1976年修订的宪法甚至明确规定"不得引进外国资本、不得借外债、不得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经济合作"。这种极端的政策让阿尔巴尼亚彻底与世界经济体系隔绝,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孤岛"。
![]()
长期的援助,已经让阿尔巴尼亚形成了"等靠要"的心态。政府官员把外援视为理所当然,缺乏自主发展的动力和能力。许多援建项目建成后,当地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设备维护不当,生产效率低下。一些工厂甚至出现"开业时锣鼓喧天,三个月后门可罗雀"的尴尬局面。
1978年,中国宣布终止对阿援助,理由是阿方要求过于无理,而且援助效果不佳。这个决定对阿尔巴尼亚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但霍查政府仍然拒绝改革开放,坚持走"纯粹社会主义"的老路。
![]()
至今仍是欧洲问题学生
1985年霍查去世后,阿尔巴尼亚开始了痛苦的转型过程。19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阿尔巴尼亚也被迫走上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道路。但这个转型过程可以用"灾难性"来形容。
由于缺乏法律框架和监管机制,转型过程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权贵私有化。国有资产被贱卖,大量资金流入地下经济。1997年,金字塔投资骗局崩盘,引发全国性暴动,政府一度失去控制,国家濒临分裂。
![]()
即使到了今天,阿尔巴尼亚仍然没有摆脱贫困的阴霾。根据2023年的统计数据,该国制造业占GDP比重不足7%,出口商品90%是初级农产品或服装贴牌加工。非正规经济占GDP的30%到40%,意味着大量经济活动游离在税收体系之外,政府缺乏财政资源投入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落后依然是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全国只有一条45公里的高速公路,电力供应不稳定,2007年首都地拉那全年停电217次。交通不便、电力不足,哪个投资者敢来?
![]()
虽然阿尔巴尼亚早在2009年就成为欧盟候选国,但15年过去了,入盟谈判进展缓慢。欧盟多次指出,阿方在司法独立、反腐败、行政效率等关键领域仍有很大差距。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外援虽然能够在短期内改善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但如果缺乏内生发展动力和合适的体制环境,再多的援助也只是"输血"而非"造血"。
真正的发展必须依靠自身的努力和改革,外援只能是锦上添花,绝不能成为依赖的拐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