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飞翼布局的黑色身影悄然滑过跑道,机身线条如刀锋般凌厉,雷达屏上却只留下一片雪花——这就是传闻中的轰-20。俄媒《军工信使》直接断言:它的部分性能已超越美军B-21“突袭者”,而同期亮相的歼轰-26更以“变后掠翼+隐身”组合拳,让西方防务圈炸开了锅。
![]()
轰-20的制胜绝招,其实都藏在那些不易察觉的细节之中。据此可知,其飞翼的布局与配的量子隐形的涂层使其雷达的反射截面据传可低至0.001平方米,仅相当于一只飞鸟的信号,远远低于当前的无人机的最低值,完全不易被人工的雷达探测到。
不得不对比一下美军的这两款重型战略轰炸机了,B-2的载弹量也就几吨的样子,而这款轰-20的预估载弹量就高达45吨,直接将B-21的三倍多都给抛在了后面,甚至还能塞进一批长剑-20的巡航导弹或高超音速的各种武器。
更为关键的是,其航程一举突破了1.2万公里大关,这意味着,即便不进行空中加油,它也能轻松覆盖从关岛到夏威夷的广阔区域,如此一来,西太平洋的防空布局怕是要重新规划了。
![]()
为什么B-21难以匹敌?美军自己埋了坑,B-21为控制成本刻意缩减载弹量(仅12吨),定位是“穿透式打击助手”,而轰-20生来就是战略核威慑平台。中国空军副司令员王伟早就放话:“所有技术瓶颈均已攻克。”涡扇-18发动机加持下,轰-20可能实现超音速突防,这点连亚音速的B-21都望尘莫及。
但真正让美军头疼的,是歼轰-26的“跨界”设计。它巧妙地将歼-20的隐身特性与变后掠翼技术结合在一起,机翼后掠角度可以动态调整,范围在38°到72°之间,低速着舰时,机翼展开以增加升力;高速冲刺时,机翼收拢,速度能轻松突破3马赫。
这种曾让F-14“雄猫”辉煌的技术,竟在六代机架构上复活了!更绝的是,歼轰-26能指挥8架“暗剑”无人机组成蜂群,专盯美军航母。
![]()
看看076两栖攻击舰的电磁弹射器就懂了。歼轰-26的折叠机翼和强化起落架,分明是为航母甲板量身定制。
它的作战半径1800公里,配合鹰击-21反舰导弹,足以在第二岛链内划出“禁航区”,美军模拟推演显示,一旦歼轰-26与轰-20、歼-36组成“三剑客”,F-35的胜算不到三成。
轰-20和歼轰-26的突破,背后是中国航空工业的碾压式逆袭。太行实验室的变循环发动机、稀土耐高温合金材料,甚至太赫兹雷达技术,都已实装测试。而美国NGAD项目还卡在叶片开裂、三军系统不兼容的泥潭里,一位波音工程师吐槽:“我们用的还是2005年版设计软件!”
![]()
大国重器从不靠赌运气。从轰-6K到轰-20,从歼-20到歼轰-26,中国空军正用“隐身+超音速+智能化”的三叉戟,撬动西太平洋的战略平衡。俄媒说得直白:“当中美航空工业无代差时,战略轰炸机注定比战役轰炸机更强。”这场空中博弈,才刚刚拉开帷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