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一个数字引爆了整个房产和金融圈:3.64亿元!
在京东司法拍卖平台上,一套位于深圳南山华侨城的顶级独栋别墅,在经历了118轮激烈竞价后,最终以此天价落槌。
这个数字,一举刷新了全国司法网络拍卖住宅单套的总价最高纪录。折合单价高达约57万元/平方米(按产证面积639平米计算),较2.15亿的起拍价溢价近70%。
作为一名常年处理金融和执行案件的律师,我看到的,绝不仅仅是“富豪抢房”的热闹。在这场天价拍卖的背后,隐藏着三个非常关键的法律和市场信号,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一、 信号一:法院“强力清场”,扫除20年“租约坑”
为什么这套房子能拍出如此天价?仅仅因为它地段好、面积大吗?
不。最核心的原因在于,法院为这套房产提供了最关键的价值——“确定性”。
根据拍卖公告,这套房产背后潜藏着一个法拍房中最经典的“大坑”:
原业主在被执行前,与案外人签订了一份长达20年的《租赁协议》,并有2180万元的“借款”转账记录作为佐证。
熟悉法拍房的朋友都清楚,这是原业主对抗执行、给买家“埋雷”的惯用伎俩。如果这份“长租约”被认定有效,那么根据“买卖不破租赁”原则,新房主即便花3.64亿买下房子,也可能在未来20年都无法入住,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占用。
然而,法院的裁定是:“不予认可”。
并且,公告明确显示:“目前该房产已被清空,无人占用。”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法院通过审理,认定这份“租约”是虚假的,是为对抗执行而恶意设立的“局”。法院的强力介入,将这个最大的“雷”给排除了。
这给所有竞买人一颗定心丸:你拍下的,是一套干干净净、没有占用的房子。这3.64亿,买家不仅是在为房子本身买单,更是在为法院提供的“无风险交付”这个确定性而买单!
![]()
二、 信号二:“债权”无人问津,“现房”遭疯抢
很多人不知道,这套别墅所关联的资产,已经是第四次出现在拍卖平台了。
前三次,它都是作为“债权资产包”的一部分被打包拍卖的。这个资产包里,除了深圳这套“墅王”,还捆绑了上海的一套别墅和惠州的地块。
结果如何?
去年起拍3.15亿,流拍。
今年5月降到3亿,流拍。
今年7月狠心降到2.7亿,依然流拍。
为什么?因为“债权资产包”是专业玩家的游戏。普通人买下它,你买到的不是房子,而是“债权人”的身份。你还需要自己去走完后续所有复杂的法律程序,去清算、去起诉、去拍卖,风险极大。
而这一次,法院改变了执行策略。不再卖“债权包”,而是直接“单刀直入”,把这个资产包里最优质、最核心的资产——深圳这套别墅,单独拿出来拍卖。
结果天壤之别:6人报名,118次出价,从2.15亿一路飙到3.64亿。
这清晰地反映了市场的逻辑:投资者愿意为“确定的资产”支付高溢价,而不愿为“不确定的权利”承担风险。
三、 信号三:法拍市场“冰火两重天”,并非全面回暖
3.64亿的成交价,是否意味着法拍房市场,乃至整个豪宅市场都“沸腾”了?
我的看法是:不,这恰恰是市场极端“两极分化”的铁证。
我们来看一组宏观数据:根据克而瑞研究中心的报告,9月份全国法拍房供应规模高达4.2万套,环比猛增31%,但成交量仅5033套。
这意味着,绝大多数普通的法拍房,依然面临着无人问津、不断流拍的窘境。
而深圳这套“墅王”为什么能创纪录?
- 资产的绝对稀缺性: 华侨城纯水岸、三面临湖、产证639平米、实用超2000平米、花园1000平米。这种“藏品级”的资产,在市场上是可遇不可求的。
- 产权的绝对干净: 如前所述,法院强力扫除了最大的租约障碍。
- 顶级资本的避险需求: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顶级资本正在疯狂寻找“硬通货”作为避险港湾。一套位于中国核心城市(深圳)核心地段(华侨城)、产权清晰、无任何纠纷的顶级豪宅,就是他们眼中最完美的“保险柜”。
所以,这不是法拍市场的“全面回暖”,而是“稀缺资产”的“价值重估”。 天价的背后,是普通法拍房的“寒冬”和顶级别墅的“盛夏”。
崔律师的最后总结:
这起天价拍卖案,是普通人学习法拍房风险的绝佳案例。它告诉我们,决定一套法拍房价值的,除了地段和价格,更重要的是“权利的干净程度”。
法院能强力排除的“坑”,才能带来真正的溢价。而那些我们普通人看不懂、清不了的“坑”,则需要我们万分警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