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日,韩国庆州APEC峰会落下帷幕,一场韩日领导人的会晤余波却远超峰会本身。韩国总统李在明在闭幕记者会上,用整整3分钟畅谈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交流,一句“所有担忧都消失了”的表态,让在场全球媒体哗然——要知道,这可是韩国总统面对日本首相时,从未有过的罕见评价。更令人意外的是,他当场宣布明年将访问高市早苗的家乡奈良县,措辞实属罕见,竟然要拜访人家老家,不过这位被外界称为“女版安倍”的日本首位女首相,也欣然应允。
![]()
这场改变外界对韩日关系预判的会晤,发生在10月30日下午的华白会议中心,历时41分钟。在此之前,几乎所有人都在为韩日关系捏着一把汗。毕竟,高市早苗的“强硬派”标签早已深入人心:作为日本宪政140年来首位女性首相,她与安倍晋三理念高度契合,曾两度出任总务大臣,长期坚持参拜靖国神社,即便当选首相后改为供奉祭品,也从未改变保守立场;在韩日领土争端和历史问题上,她过去多次发表“无需再为历史问题道歉”等强硬言论,让韩国民众颇有不满。而李在明在野时,也因频繁批评日本的历史态度被贴上“对日强硬派”标签,两人的首次碰面,被不少媒体预测会是“针尖对麦芒”。
![]()
可现实却走出了完全相反的剧本。李在明在记者会上甚至开起了玩笑:“我当在野党议员时,日本人可能觉得我不好打交道,但当总统后不一样了。”他解释道,议员只需对部分支持者负责,可总统必须站在全国利益的高度考量问题。更关键的是,他发现高市早苗也有着同样的转变:“过去觉得她是对韩强硬派,接触后才明白,作为个体政治家和国家管理者的责任,完全是两回事。”这番话里藏着的,是两位领导人身份转变后的共鸣。
这种共鸣并非空穴来风。高市早苗上任后的一系列动作,早已释放出缓和信号。10月21日的就职记者会上,她就明确表示“韩国是日本非常重要的邻国,韩日关系的重要性正在不断提升”,还主动提及自己喜欢韩国泡菜、化妆品和电视剧,用接地气的方式拉近距离。
而在APEC会谈现场,她更是精准把握了沟通的尺度——全程没提二战劳工纷争、独岛(竹岛)领土争端等敏感话题,只聚焦“面向未来的合作”。她特意提到,今年是韩日邦交正常化60周年,基于这份历史基础,推动关系稳定发展符合两国共同利益,还主动提议重启“穿梭外交”,让韩方悬着的心彻底放下。
![]()
李在明的积极回应,更让会晤氛围升温。他一开场就祝贺高市早苗成为日本首位女首相,直言“整个东亚都在关注您的领导方向”,还精准引用了她就职时的对韩表态,称“我们的想法完全一致”。当高市早苗提到希望通过穿梭外交加强沟通时,李在明立刻接话:“政治不是战争,有问题就解决,有挑战就携手应对。”这种默契互动,让原本紧张的双边会晤,变成了一场“建立个人友谊”的破冰之旅。
为什么两位“强硬派”领导人会突然“画风突变”?核心还是现实利益的考量。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美国加征关税的压力让日韩经济都面临挑战,而区域安全问题也需要两国协同应对。对日本来说,高市早苗刚上任就面临内阁女性阁僚偏少的质疑,稳定周边关系能为内政减压;对韩国而言,李在明6月就职后一直推行“务实外交”,韩美日合作是其外交主线,与日本缓和关系能为韩美外交腾出更多空间。正如李在明所说:“在国际局势剧烈变化的当下,我们作为近邻,正是加强合作的关键时刻。”
更有意思的是,两人的交流还藏着“文化共鸣”的小心思。李在明特意提到,会谈举办地庆州和高市早苗的家乡奈良,都是古代东亚文化交流的中心。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奈良在日本奈良时代曾大量吸收新罗文化,而庆州作为新罗都城,当年与奈良的文化往来十分频繁。这番话既点出了韩日千年的人文羁绊,也为明年的奈良访问埋下伏笔。高市早苗显然听懂了这份深意,回应时特意强调“两国数千年来的文化交流是合作基础”,让这场政治会晤多了几分温情。
![]()
不过,外界的乐观也保持着理性。韩联社就提醒,首次会晤的积极氛围值得肯定,但对韩日关系持乐观态度尚为时过早。毕竟,历史问题和领土争端只是被暂时搁置,并未真正解决。高市早苗的保守立场根深蒂固,她与极右翼政党“日本维新会”的合作,未来可能引发新的争议;而韩国民间对日本的历史心结,也不会因一次会晤就彻底消解。有韩国网友在社交平台留言:“希望明年访问时,首相能正视历史问题,不然再友好的氛围也会打折扣。”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场会晤为韩日关系打开了新的可能性。高市早苗带着外相茂木敏充参会,本身就释放出“多层级沟通”的信号;李在明主动提出访问奈良,更是将“穿梭外交”落到了实处。要知道,自日本前首相石破茂时期恢复穿梭外交以来,韩日领导人的互访多集中在首都,此次选择地方城市,意在通过地方交流带动民间感情升温——奈良的东大寺曾有新罗僧人参与建造,庆州的佛国寺也融入了日本建筑元素,这些历史印记都可能成为明年访问的“文化名片”。
![]()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韩日关系的缓和对东亚局势意义重大。作为区域内的重要经济体,两国2024年的双边贸易额超过700亿美元,在半导体、汽车等产业领域高度互补。如果能通过领导人互动化解分歧,不仅能提振双方经济,还能为应对气候变化、区域安全等共同议题提供合作基础。一些外媒评价的:“两位领导人放下‘强硬派’标签的选择,为东亚稳定注入了难得的确定性。”
当然,韩日关系的未来,还需要更多“务实动作”来支撑。李在明要平衡国内的民族情绪,高市早苗要在保守派立场和外交需求间找到平衡,历史问题的妥善处理更是绕不开的课题。但至少从APEC峰会的这场会晤来看,曾经剑拔弩张的韩日关系,已经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明年的奈良之行会有怎样的进展?被搁置的敏感问题何时会提上议程?这些疑问,都将让韩日关系成为未来一年国际时政的焦点。而李在明那句“所有担忧都消失了”,究竟是一时的外交辞令,还是关系转折的开端,时间会给出最真实的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