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开始,我最怕的已经不是陪小D写作业,而是陪她读四大名著。
深有同感的请举手~
![]()
这四本哪里是书啊,分明就是习题册啊
从小学到初中,从中考到高考,甚至考公都必考,绕不过,考试分值大,形式多,难度也在变大,早就不止是背诵和填空题了。
高考作文甚至直接考对《红楼梦》的思考这样的题,整整60分啊!
![]()
图源:网络
我到今天也没读完的名著,从小学开始就非得让娃读,别说是必考题,就算是开卷考,不掌握方法,拿着四本书进考场,也不知道抄哪里吧。
没事,咱们有高级后援团:
小学生怎么读四大名著?
——我们邀请亲近母语总课题7位“天天和名著打交道”的老师,开了60分钟“闭门圆桌”,感谢老师们的倾囊相授!
大家就跟着抄答案吧!

图源:网络
对了,也说个题外话,明天就是一年一度当当书单,今天看完这篇,想要查漏补缺给孩子们入手一些精神食粮的,明天记得来。
文末也有一个很重要的活动通知,记得看完哦。
01
几岁读,不算晚?
老师们的答案是
小高年级开始,
然后按孩子认知阶段,分龄推进。
一个核心共识:四年级(约10岁)是孩子开始挑战原著的好时期。
读原著前,先积累背景知识
像相关的故事,如《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中国古代神话》
![]()
![]()
图源:当当
上海美术制片厂改编的《大闹天宫》图画书,还有《如果历史是一群喵》等的连环画、电视剧
![]()
![]()
图源:当当
这些都是非常现成的好素材,应该从幼儿阶段就一点点地接触,耳濡目染。
4-6岁,是启蒙听读期
这一时期,用音频、动画的方式接触最经典的片段,如《西游记》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猪八戒吃西瓜等故事给孩子混个脸熟,目标是建立好感,激发兴趣。

图源:网络
7-9岁,是桥梁阅读期
孩子们识字量增加,有基本的善恶观,崇拜英雄,喜欢冒险故事。可以从亲子共读过渡到自主阅读了。可选拼音版、彩图注音版、精简青少版的桥梁书。
首选《西游记》,可以开始接触《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经典故事片段,培养阅读习惯,初步感受名著的魅力。
![]()
![]()
图源:网络
10-12岁,是完整理解期
这个阶段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增强,能理解更复杂的情节,开始对社会和人际关系有初步认知,可以阅读无删节的白话文青少版或名家改编版。
比如通读《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青少版。《红楼梦》可以尝试阅读专为青少年改编的版本。
![]()
亲近母语的阅读指导版《西游记》
13岁+,是原著鉴赏期
孩子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社会阅历,能够初步理解作品的深层主题和文学价值,可以直接阅读原著(可选择有注释的版本)。
![]()
图源:当当
02
怎么安排先后?
《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
《西游记》孩子天然喜欢,情节最富想象力,主线清晰(西天取经),人物形象鲜明(孙悟空、猪八戒等角色性格单一易理解),充满“冒险、打怪”的趣味元素,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入门经典,能快速建立阅读信心。
![]()
图源:影视剧截图
付海亮老师还补充了一点:如果孩子直接读原著有点吃力,不妨从书里的精彩选篇开始,降低门槛,兴趣先行。
读完西游记,接下来的路线,就有点“小分歧”了,很有意思:
![]()
一派是“谋略派”:
![]()
以舒凯和徐冬梅老师为代表,主张直接进军 《三国演义》
像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这些计谋智慧,也能满足小高年级孩子正在发展的逻辑思维,让孩子在历史风云里,锻炼思维和全局观。
![]()
图源:影视剧截图
徐冬梅老师认为:
“小学阶段,能读完《西游记》和《三国演义》就很好了。《水浒传》我更建议初中再精读,一是初中必读书目里就有它,二是书中涉及的一些暴力情节和复杂价值观,需要孩子有了一定的理性判断能力之后读,才能更深入。”
统教编语文教材的《草船借箭》
![]()
![]()
另一派是“侠义派”:
![]()
沉砂和孔晓艳老师都觉得,读完天上的神仙,就该读读地上的好汉了。
《西游记》之后读《水浒传》,是从个人英雄主义,过渡到群体英雄主义;从神话过渡到写实(虽然仍有超现实成分,但整体是扎根于社会现实的。)这个逻辑非常顺畅。
加上好汉故事独立又精彩,人物虽然多却关系不复杂,情节紧张刺激,正符合孩子对“正义、勇敢”的认知追求。
![]()
图源:网络
压轴,老师们一致选择了读《红楼梦》。
这部“人生百科全书”确实是四部里,文学性、思想性最深,人物关系最庞杂(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几百人),主题最宏大(家族兴衰、人性百态),语言细腻且含大量诗词、礼仪描写,对认知和共情能力要求最高的一本。
因此老师们都建议,到初高中再读。免因过早阅读导致“读不懂、失去兴趣”。
![]()
图源:影视剧截图
03
怎么读
付海亮和袁鸣谦老师都强调:
亲子共读的首要目的就是享受、享受、享受!其次才是讨论、交流,由经典走向生活,去讨论更大的话题。
孔晓艳老师提供了很落地的方法:
7-9岁娃,采用“情节梳理+语言模仿”法 :
每读完一个章节,和孩子一起画“情节思维导图”
如用简单箭头标注“林冲误入白虎堂→被发配→风雪山神庙→上梁山”
![]()
图源:影视剧截图
遇到精彩语句(如“张飞大吼一声,吓退曹军”),让孩子试着“换个说法”,来对比原著语言的妙处;
鼓励孩子用书中的词语造句,比如用“神通广大”形容孙悟空。
思维导图不用复杂,用孩子能看懂的符号、绘画、手工剪贴等,降低梳理难度
![]()
图源:小鹰计划经典研读营
到了四五年级,可以让孩子参与类似小鹰计划暑期的经典研读营,跟同龄人,由明师一起带着共读经典,在一个共同的场域里学习,也会有特别的收获。
小组讨论选择研究赤壁之战,手绘对战双方的进攻路线图
![]()
![]()
图源:小鹰计划经典研读营
10-12岁,可以用“人物分析+文化链接”法
围绕核心人物展开讨论,如“武松是真英雄吗?他打蒋门神有没有问题?”,引导孩子说出能支持观点的情节依据;
![]()
图源:网络(年画:武松杀蒋门神)
读到文化相关内容(如古代科举、节日习俗),结合生活实际提问:如“我们现在的考试和古代科举有什么不一样?”
带着娃一起查阅简单资料,鼓励孩子写“人物小点评”,用1-2句话总结对某个人物的看法。
不要纠结“对错”,只要孩子能结合情节说出理由,就给予肯定,保护思辨兴趣。
另外,其他几位老师给出“引导心法”也非常精彩,我简单总结一下。
![]()
@付海亮老师建议:把问题当“诱饵”
对低龄孩子,可以问预测性问题:“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孙悟空大闹蟠桃会之后,又会发生什么呢?”
孩子没有表达欲的时候,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点简单道具,把喜欢的片段演一演,能提升兴趣,增强感受,对故事的结构也就会有更深的认识。
通过演绎,孩子也能够更深刻地感受经典的魅力
![]()
图源:小鹰计划
对高年级孩子,家长要收起“考题”,多抛出自己的“真困惑”:“孙悟空干嘛要大闹天宫?这不是纯添乱吗?”“武松打虎,这也太离谱了吧。什么样的硬汉能打得过大老虎呢?”
——这种平等的探讨,最能激发孩子的思考欲。
![]()
@舒凯老师强调:用聊书,代替考书
家长给孩子阅读的一个重大支持就是聊书。怎么聊呢。可以就用艾登·钱伯斯的四问
1.你喜欢这本书哪些地方?
2.有没有什么不喜欢的地方呢?
3.有没有什么章节让你觉得想不通?
4.你有没有注意到一些重复在书里出现的固定模式?
这些问题追问一个为什么,就能够进入一些有价值的主题,阅读就有了乐趣和思辨。
方法出自这本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
![]()
图源:网络
![]()
@邵龙霞老师:像评论员一样思考、像辩论手一样表达。
给五岁半的孩子讲《草船借箭》,重点就是引导他把故事讲清楚:
出现了哪些人物? 诸葛亮是怎么用计策借到箭的? 又是怎么凭借胆识与心理战术让司马懿退兵的?
到小学中高年级,不仅要能讲故事,更要能当“评论员”:
诸葛亮的妙计能够成功,依靠的是什么? 你认为曹操为什么会中计?
读完整本书,还可以跟孩子进行辩论赛:
曹操是“奸雄”,还是“英雄”? 你支持哪一方?你的论据是?
家长跟孩子选好正反方,在辩论中学会多角度思考,进行理性表达。
小鹰计划,孩子们的作业——《评曹操》
只要给到足够的支持,孩子的思考也可以很有深度
![]()
![]()
图源:小鹰计划经典研读营
最后,引导他们把经典迁移到生活中:
诸葛亮的“借”字诀,刘备的“韬晦之计”等,可以怎么变成我们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工具”,这也算是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
今天这篇很长,但相信认真看完的朋友们肯定有收获。对于孩子语文学习有什么疑问的,可以留言哦。也记得多多点赞分享,给我们鼓励
![]()
![]()
![]()
每次跟老师们聊完,我对孩子的语文教育,也更有信心,真正的“明师”是稀缺资源,所以我也特别特别愿意,分享与明师面对面的机会给大家。
刚好11月21-23日这三天,2025儿童母语教育论坛暨第三届点灯人素养大赛总决赛又要进行。今天文章里提到的这些明师,在论坛里都会出现,进行不同主题的演讲和分享。
——论坛主要面对全国老师,我作为爱学习的家长已经连着好几年去了,收获很大。所以每次都会舔着脸问徐冬梅老师要一些名额给咱们云闺蜜。
方便前往南京的云闺蜜们,可以买线下票。如果无法到场的,可以选择线上票。
点这里阅读大会的详细介绍→。
本来早鸟期价格已经结束了,亲近母语仍然给大J小D读者们早鸟价格。扫码即可报名购票,一定记得扫下面这个专属码才能享受早鸟价哦~
正在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