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苏州退思园的黛瓦粉墙遇上昆曲的婉转唱腔,当年轻门生的创意碰撞传统园林的千年底蕴,《江南・十二场欢聚》最新一期把“文化沉浸式体验”玩出了新高度。
行班与影子班在这座“江南古典园林典范”里展开多轮较量,从戏剧小品到昆曲经典片段,从走位排练到正式演出,每一个环节都充满张力,看得人直呼“太过瘾”!
![]()
一
退思园的文化密码
藏在一亭一榭里
节目一开场,镜头便聚焦退思园的独特魅力——这座由任兰生先生打造的园林,建于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园名引自《左传》中的“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一砖一瓦都藏着中式美学的智慧。
![]()
向内倾斜的屋檐、特制的砖门兼具防盗防火功能;船形建筑“闹红一舸”的名字源自南宋词人姜夔《念奴娇·闹红一舸》,作为空置无家具的不系舟,象征“放下放空”的人生境界;门上“留人”二字化用秦观“金风玉露一相逢”的诗意;连五福图案(五只蝙蝠环绕寿字)都暗含“富、寿、康宁、修德、善终”的美好寓意。
![]()
随后,引出了本期节目的核心——让园林与昆曲碰撞,让传统文化在实景中“活”起来:行班与影子班需分别以戏剧小品和昆曲形式,在退思园的前厅、闹红一舸、退思草堂、天香秋满堂四个场景创作演绎,争夺下一场奇袭大战的名额。
二
排练笑料百出
欢乐与成长并存
正式演出前的排练环节,堪称“大型翻车现场”与“热血成长记”的结合体,真的是笑料百出。
行班演绎“孔夫人提亲”片段时,有门生叫“妈”的时候,为了戏剧性被纠正为“母亲大人”,还出现了“阿姨”这样看似不伦不类的称呼;排练《天香秋梦醒》的时候,对演绎油腻男的各种探讨和模仿更是笑倒一片。

影子班排练昆曲《游园惊梦》时,小生和小旦也是状况百出,几经磨合:不是进场节奏太慢,就是两人动作节奏不协调,频频卡壳。还有门生排练《活捉张三郎》时,面部表情和动作都十分丰富夸张,大家边笑边模仿。

但笑料背后是满满的成长:昆曲名家林继凡亲自指导门生“手眼身法步”基本功,门生们也从一开始的紧张僵硬到后来能自然演绎角色情绪,大家感慨:“现在站在园子里,好像真的能感受到古人的心境。”

三
行班生活化演绎VS
影子班昆曲韵味
终于到了退思园实景演出环节,行班与影子班各展所长,把园林变成了“移动戏台”。
行班:
用生活化小品讲园林故事
行班以普及苏式园林文化为暗线,用戏剧小品演绎退思园的日常。在前厅场景演绎《客从何处来》,还原“孔夫人带两子提亲遭拒”的故事,通过孔夫人炫耀家族摆设、管家讲解园林规矩,自然带出退思园的礼仪文化。

在闹红一舸,他们演绎“主人与友人饮酒作乐”,台词里穿插“闹红一舸”的诗意典故,引出“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的诗句,与情境无比相配。

影子班:
用昆曲经典片段致敬传统
影子班则专注昆曲演绎。在《游园惊梦》中,小生与小旦配合默契,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配上退思园的假山流水,瞬间把观众带入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梦境;《活捉张三郎》里,小丑演员展现“矮子功”,眼神灵动、动作诙谐,让安静的园子瞬间充满活力。

此外,行班和影子班都有很让人惊喜之处——行班通过现代台词传达现代思想,呼喊“女性是自由的”,引出如今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丽则女校,实在是饱含创意。影子班演绎的娄阿鼠用偷窥神态与夸张身段,完美还原了昆曲《十五贯》的经典形象,获得连连称赞。

最后,影子班与行班对行班演绎的“草台班子”模式和现代化的台词有一些争议,影子班认为行班这种现代演绎与古韵园林有些反差,而行班则表示我们就是要以这种玩闹的形式让知识悄悄滑进大家的脑袋~
![]()
那么
最终谁拿下了奇袭大战的名额呢?
11月3日19:30
锁定河南卫视《江南·十二场欢聚》
一起见证门生们的下一场蜕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