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触目惊心!澳洲近200万家庭还贷难,“住房梦”沦为“噩梦”
![]()
对澳洲近200万家庭而言,“住房梦”正迅速沦为“噩梦”。
最新数据显示,房贷压力呈“骇人式”上升,专家警告称,这可能导致犯罪率与家庭暴力事件增加。
尽管澳洲储备银行(RBA)近期多次降息,但这种缓解如同“在枪伤上贴创可贴”—— 持续的生活成本危机吞噬了所有经济喘息空间,迫使部分走投无路的房主陷入“进一步背负信贷债务”的危险循环。
数字金融分析公司(DFA)的数据揭露了这一严峻现实:全澳目前有多达1,865,868 户家庭正挣扎在房贷压力中。
塔州的情况最为严峻,56.9%的房产持有者难以履行家庭债务义务。
南澳紧随其后,比例为52.7%;维州(52.4%)、西澳(51.5%)和新州(51.2%)也相差不大。
即便是昆州(43.2%)、北领地(42.2%)和首领地(39.7%),也面临着巨大的经 济压力。
DFA数据科学家兼银行业分析师Martin North揭示了这一现象可能引发的可怕后果。
“这是因为新购房者(尤其是首次购房者)高度集中,再加上‘住房+土地’套餐通常涉及高贷款价值比的贷款。不过,其他地区也面临着类似压力。”
“房贷压力意味着家庭面临现金流紧张,因此他们会削减开支、紧缩生活,进而导致经济活动放缓。如果这种情况持续,部分人最终可能会拖欠房贷,但这个过程需 要很长时间,银行也会通过‘延长贷款期限’或‘提供只付利息’等方式‘拖延并掩饰’问题。”
“这还意味着,更多人会打多份工、社会压力加剧,最终导致犯罪率和家庭暴力上升。”
“高压力在一定程度上还会限制未来房价上涨,银行有时也会降低放贷意愿,这可能会形成‘放贷禁区’。”
Experian旗下公司illion发布的最新《消费者压力晴雨表》也印证了这场危机的升级:维州房贷持有者的违约风险在第二季度飙升7%,西澳也上升了1%。
尽管新州、南澳和昆州的违约风险略有缓解,但全澳整体违约风险仍上升了1%。
Experian数据科学部门负责人Barrett Hasseldine证实了情况的严重性。
“我们制作这份压力晴雨表已有多年,过去一个季度数据中最让我警醒的是,当前消费者的信贷压力已达到新冠疫情以来的最高水平。”
Hasseldine还指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越来越多人依赖信用卡维持生计。
“今年早些时候,我们发现申请信用卡的人数有所增加,”他说。
“此后这一数字虽有下降,但这些信用卡很可能是为了帮家庭应对开支上涨——对许多家庭来说,开支增长速度已超过工资增长速度。”
“现在我们发现,许多信用卡开始出现还款逾期,而且部分逾期情况还在恶化,显然这与房贷压力上升有关。”
从地方层面看,数据更令人忧心。
在新州,Campbelltown、Riverstone、Lane Cove以及维州的Berwick,100%的房主正经历不同程度的房贷压力,这意味着他们 的开支持续消耗储蓄。
昆州的高压力区域包括Geebung(93.9%)和Pine Mountain(90.9%);南澳的 Paralowie有89.5%的房主面临压力;塔州的Riverside也深受影响,83.3%的房主陷 入房贷困境。
未来前景同样不容乐观。
澳洲四大银行预测,储备银行将在11月和12月维持3.6%的现金利率不变。
下次降息可能要等到2026年年中,这意味着数百万澳洲人将面临长期经济困境。
“现金利率下降无疑会帮助房贷持有者更好地偿还贷款,”Hasseldine承认。
但他也警告称,降息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利率下降可能会导致消费再次升温,进而推高租金和商品价格,反而加剧经济压力。因此,我认为再次降息会有帮助, 但它并非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
02
澳四居室近50年首次上市!$242万成功售出,30人围观拍卖
![]()
一个在Windsor生活了近50年的家庭,在周六的拍卖会上将他们的房产以242万澳元的价格售出,最终买家是一对本地自住夫妇。
卖家很高兴看到这套位于21 Gertrude St的四居室Edwardian风格房产——无历史保 护限制,并具备重建潜力——卖给了会在此居住的人。
周六,墨尔本共有312套房产参与拍卖,这是其中之一。
由于即将到来的墨尔本杯 假期,这个周末呈现出安静的“准长周末”氛围。
该房产的指导价为200万至220万澳元,保留了铁饰花和花窗玻璃等时期细节,并新刷油漆、铺设地毯,但仍具有翻新或重建潜力。
该房产占地约500平方米。
Domain的数据显示,Windsor的房屋中位价为1369500澳元。
现场约30人围观拍卖,起拍价为200万澳元。
两组竞拍者激烈竞争,价格随着每次5万澳元的加价幅度升至220万澳元,随后第3组加入,加价幅度缩小至每次2.5万澳元,最终以242万澳元的价格成交。
该房产的底价为210万澳元。
记录显示,该房产上一次交易是在1977年,当时的成交价为52500澳元。
卖家的小儿子拒绝透露姓名,但说自己“很激动,因为我是在这里长大的”。
他的父母曾在Chapel St经营一家中餐馆,后来缩小了居住规模并决定卖房。
他说:“我真的很高兴它卖给了一个家庭,而不是被开发商拆掉。”
“我和我姐姐都很高兴会有人修补该房产并保持原貌,因为这是一个特别的地方。”
Buxton Stonnington的Harley Toyle表示,在整个竞售过程中,大多数买家兴趣都 来自希望保留并翻新这栋Edwardian房产的自住人士,即使有开发商有兴趣,亦是打算扩建并翻修。
他说,在这个稳定的市场,本次成交是一个亮点,但他认为Windsor的内城区位置极具吸引力。
他说:“利率就是这样,大多数买家已将它考虑在内。”
“无论我们是否降息,我认为都不会对市场产生实质影响,因为买家依旧十分活跃。”
03
投资者贷款增长达十年新高 澳大利亚审慎监管局发出警告
![]()
监管机构已向银行发出警告,可能需限制对房地产投资者的放贷。数据显示,澳大利亚房价创下历史新高,投资者贷款增速达到十年来最快水平。
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央行)周五发布的数据显示,9 月投资者住房贷款增长 0.77%,为 2015 年 6 月以来的最高月度增幅。这一趋势得益于官方利率三次下调,以及大量首次购房者借助政府援助政策进入市场。
澳大利亚审慎监管局(APRA)发言人表示:“从历史上看,这类趋势会导致信贷增长加快、杠杆率上升、房价走高,还常常引发高风险放贷行为,比如高债务收入比贷款和投资者贷款。”
投资者贷款的快速增长促使 APRA 向银行提示了所谓的 “宏观审慎工具”。这些工具可用于管控放贷风险,包括可能对投资者贷款设置限制 —— 十年前监管机构就曾采用这一措施遏制高风险放贷。
全澳首府城市房价已连续 11 个季度上涨,创下 2015 年以来最长连续上涨周期,目前整体已刷新历史高点。据房产研究机构 Domain 数据,2025 年第三季度房价增速为近四年来最快。
10 月 1 日,扩大后的住房担保计划迎来新一批购房者入市。与此同时,投资者信贷增长达十年峰值,投资者抵押贷款规模也高于金融危机后的平均水平。
“APRA 与金融监管委员会均在密切关注这一情况,”APRA 发言人说。
“我们正与银行就各类宏观审慎工具的实施细节展开沟通,可能的措施包括限制新增高债务收入比贷款,或限制新增投资者贷款、只付利息贷款。”
购房者数量增加,叠加待售房屋数量较平均水平减少 18%,正推动房地产市场中低端价位房源的价格上涨。
全澳首府城市住房价值年均上涨 7.2%。其中,布里斯班(10.8%)、阿德莱德(11.1%)和珀斯(10.8%)的独栋房屋与公寓综合价格涨幅最大,悉尼(6.3%)和墨尔本(6.2%)也出现了显著增长。
“房地产市场的上涨势头非常明确,”Domain 研究主管尼古拉・鲍威尔向《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周末版》表示。
“我发现市场上不少购房者急于在房价上限调整前入手房产。”
“一些投资者和自住购房者希望在首次购房者大潮入市前完成交易,避免激烈竞争。”
“要知道,这是一项需求端政策 —— 在市场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它将大量需求提前释放到了市场中。”
澳大利亚统计局 6 月季度放贷数据显示,投资者占所有抵押贷款申请人的 38%。自 2022 年以来,这一比例始终高于 33% 的历史平均水平。
APRA 周五发布的最新银行业数据显示,过去 12 个月,投资者抵押贷款增长 6.7%,总额达 7667 亿澳元;同期自住型抵押贷款增长 5.8%。
2014 年末,APRA 曾推出宏观审慎政策,对投资者贷款设置增长上限,要求其增速不超过 10%。
当时,投资者抵押贷款信贷持续扩张,同时房价和家庭债务居高不下且不断攀升。目前投资者信贷增速已接近 2014 年 12 月的水平。
数字抵押贷款经纪公司 Finspo 首席执行官安格斯・吉尔菲兰表示:“从历史数据来看,上一次投资者贷款增速超过当前 6.7% 是在 2015 年 9 月,当时达到了 7.9%—— 而 APRA 正是在那一时期推出了投资者贷款宏观审慎上限政策。”
“近期投资者贷款增长可能有多个驱动因素:今年三次降息提高了投资者的购房承受能力,全澳所有首府城市房价上涨不仅让资产套现更具吸引力,也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
汇丰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保罗・布洛克斯汉姆表示,上周发布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数据显示核心通胀率上升 3%,这一变化具有转折意义,利率将不再进一步下调 —— 这将改变投资趋势。
“我认为澳大利亚储备银行下周将转向强硬立场,这一因素将真正给房地产市场降温,” 布洛克斯汉姆说。
鲍威尔表示,2024 年末,在 2 月降息前,购房者已开始做出反应,房地产市场的投资者活动开始升温。
她指出,投资者正逐渐将注意力转向墨尔本等市场。这些市场目前处于低位,房价上涨潜力更大。
“此前投资者主要集中在南澳大利亚州和西澳大利亚州等市场,现在这些市场的房价涨幅已接近周期峰值,” 鲍威尔说。
“维多利亚州市场此前被低估、表现不佳。尽管我知道维多利亚州的土地税政策推高了持有成本,但投资者现在确实看到了这里的价值和资本增值潜力。”
04
悉尼西区公屋照片曝光,网友直呼奢华!“我也想搬进去”
![]()
悉尼西区一处设计亮眼的新建公共住房项目,被赞为“政府住房的未来图景”,与数十年前阴森压抑的混凝土塔楼截然不同。
昔日臭名昭著的混凝土建筑群、充斥犯罪的楼道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由建筑师设计的公寓——其外观更像高端租赁公寓,而非传统公屋。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的高层公屋,原本旨在为城市弱势群体提供住所,最终却沦为“忽视与衰败的象征”,居民被困在狭小空间里,生活质量低下。
时光快进到如 今,Blacktown的新建公屋项目彻底打破了这一历史局面。
这些一居室和两居室公寓,配备开放式起居空间、现代化厨房与卫生间,还有景观花园,且便于前往学校、商店、公园和公共交通站点。
该项目是新州政府整体战略的一部分:通过拆除老旧公屋,建造融合“社会住房、私人租赁住房、自有住房”的现代混合收入社区,以此增加公共住房供应量。
此举旨在通过打造多元、融合的社区,减少居住在公屋的“标签感”。
这类项目中规模最大的,是耗资30亿澳元改造的Waterloo住宅区——这里是澳洲最大 的社会住房区域,改造后将包含约1000套社会住房、600套经济适用房和1500套私人住房。
尽管这些新建住房的高端设计被赞为“应对悉尼日益严峻的社会住房危机的进步举措”,但批评者认为,这偏离了公共住房的初衷——即为弱势群体提供朴素、实用的住所。
另有观点指出,纳税人的钱应优先用于“多建房”而非“建贵房”,这样才能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还有批评者称,这些新建住房品质过高,堪比多数私人租客“只能梦想的房产”,认为纳税人资金应用于建造更朴素的住房,以覆盖更广泛的人群。
“很多人认为,不能因为自己买不起房,就该被当作二等公民,住进条件极差的地方,”社会评论员Prue McSween表示,“但从纳税人的角度来看,我们都知道无家可归问题已非常严重,每一分钱都该花在刀刃上,确保物有所值。”
McSween提到,有无数家庭住在帐篷或车里,他们只要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就会心怀感激。
“只要有带锁的门、几间卧室、厨房和卫生间,他们就会非常满足,他们不需要、也不想要那些奢华的东西。”
新州社区与司法部门在Facebook上发布帖子,宣传Blacktown的新建住房项目(可容纳约21人居住),引发大量讨论——既有热烈赞扬,也有尖锐批评。
“这些房子看起来太豪华了,我在想,如果少花点钱,是不是能建更多基础住房,帮助更多人,”有网友评论道。
另一位网友则表示:“太漂亮了,我愿意用自己的房子换。”
还有人对资金使用提出质疑,指出有大量公屋因待修而被封门。
“把被封的公屋翻新好,让租户搬进去,别浪费纳税人的钱了,”一位网友说。
“Illawarra地区至少有100套公屋被封着,不如先把这些房子修好,缓解住房压力,”另一位网友补充道。
尽管社会住房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投资,但其等待名单依然冗长——目前约有5万人在等待公共住房,其中大部分在悉尼。
新州政府推出的“为新州建房”(Building Homes for NSW)计划,耗资66亿澳元, 旨在未来四年内在全州建造8400套新的社会住房,覆盖Tolland、Eveleigh、 Cooma、Redfern、Glebe和Liverpool等区域。
上周,Minns政府发布了一项为期十年的计划,旨在改革并重建公共住房系统,解决“等待时间长、维护差、住房不稳定”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太多人无法获得应有 的住房支持。
新建住房中,至少一半将分配给“逃离家庭暴力的女性和儿童”。
该计划还包括翻新3万套现有住房,使其更安全、更现代化、更节能。
新州住房与无家可归事务厅长Rose Jackson表示,长期以来,新州的公共住房系 统“过时且不公”,让民众失望。
她认为,租户理应拥有“助力生活”而非“拖累生活”的住房。
“人们被迫等待,住在破旧的房子里,被当作数字而非邻居对待,那样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不会再有漫长的等待,不会再有不稳定的租赁,也不会再有人被迫应对一个无法满足其需求的系统。”
新州住房组织(Shelter NSW)首席执行官John Engeler表示,改革社会住房系统至关重要——新州每30人中,就有1人居住在社会住房中。
“关键在于,如何从‘最大的房东’,转变为‘最好的房东’,”他说。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