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看到有人聊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老人老办法”,甚至说要按这个拿和在职一样的待遇。但我得说句实在话:官方文件里根本没“老人老办法”这个说法——今天用大白话把这事讲透,别再被网上的解读绕糊涂了。
 ![]()
先把时间线理清楚:2014年10月机关事业单位开始搞养老保险改革,这之后才分了“老人、中人、新人”。“老人”就是2014年9月底前已经退休的人;“中人”是改革前上班、改革后退休的;“新人”是改革后才入职的。而“老人老办法”,其实是专家解读改革时的口语化说法,不是官方定的政策条目。
那大家嘴里的“老人老办法”到底是啥?说白了,就是2014年9月前退休的“老人”,退休待遇还按改革前的老规矩算——比如看工龄和职级,工龄越长、职级越高,退休金占在职工资的比例就越高(比如工龄30年能拿80%),这笔钱直接由财政发。之后每年涨养老金,也按退休人员的统一调整方案来,根本不是网上说的“和在职人员拿一样的待遇”,这是典型的误解。
为啥会有“要和在职同待遇”的说法?可能是有些退休老人觉得,在职同事的工资、福利一直在涨,但自己的退休金涨幅没那么明显。但实际情况是,机关退休“老人”的养老金每年都会跟着全国统一政策调整(比如定额涨几十块,再按工龄、现有养老金比例挂钩涨),只是调整逻辑和在职人员不一样——在职是按职级、绩效涨工资,退休是按养老金调整机制涨待遇,本来就是两条线,没法直接对标。
再说说常见的误区:有人说“老人老办法是没落实的政策”,这纯粹是错的。2014年改革启动时,“老人”的待遇就直接延续了改革前的计发方式,不存在“没落实”的问题。网上的呼吁,更多是部分退休人员对待遇涨幅的期待,和“老人老办法”本身的含义完全不搭边。
举个具体例子:你妈2013年从某事业单位退休,当时是副处级,工龄38年,按老规矩退休金是她退休前工资的90%,每月拿5000块;之后每年跟着养老金调整政策涨,2023年涨了3.8%,现在每月能拿6200左右。而她的同事2015年退休(属于“中人”),退休金得结合老办法和新的养老保险账户算,一开始可能拿得比你妈少,但之后会逐步补差额——这就是“老人”和“中人”的实际区别,跟“享受在职待遇”没关系。
这里得提个醒:别轻信网上对“老人老办法”的解读,真有疑问直接找当地社保部门或原单位人事科,查国发〔2015〕2号文件(机关养老改革的核心文件),比听传言靠谱多了。
其实不管是“老人”“中人”还是“新人”,养老待遇规则都是跟着改革走的,核心是平稳过渡和公平。你身边有没有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老人?他们对自己的待遇有啥看法?有没有听过关于“老人老办法”的说法?评论区聊聊,说不定能帮更多人把这事搞明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