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龙兴智策经纬
喀麦隆于本月举行的总统选举非但未能解决社会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反而加剧了既存的紧张局势。当前,喀麦隆由选举争议暴露出的政治继承僵局,正与英语区叛乱、“博科圣地”复苏等多重安全危机交织,对其国家治理能力构成严重挑战。作为承接我国大量投资的非洲大国,喀麦隆的政局变化将不可避免地对我国海外核心利益产生难以预料的潜在影响。
![]()
01
选举争议背后的继承权僵局
喀麦隆此次选举的直接背景是,92岁高龄的现任喀麦隆总统保罗·比亚试图通过选举,将其已达43年的个人统治再延长七年。在选举前,政府已通过一系列法律和行政措施,系统性地排除了一切有实力的竞争对手。例如,2018年大选中的主要反对派领袖莫里斯·卡姆托(Maurice Kamto),已于今年7月被当局以“抵制2020年地方选举结果”与“政党违反提名规则”为由取消了参选资格。这使得此次选举已然成为执政当局的内部游戏。
然而,随着总统比亚已步入残年(据报道,总统因身体原因在此次选举中鲜少露面,总统令也由他人代签),执政当局内部也开始出现分裂。今年6月,76岁的前政府部长、总统的长期盟友伊萨·奇罗马·巴卡里(Issa Tchiroma Bakary)与另一名高官贝洛·布巴·迈加里(Bello Bouba Maigari)一同脱离执政阵营,试图与现总统争夺最高权力。
10月12日投票结束后,喀麦隆的政治紧张局势迅速升级。“叛变”的反对派候选人伊萨·奇罗马·巴卡里不等官方结果公布,便根据其团队内部的计票结果自行宣布获胜,并呼吁比亚总统承认败选。政府立即谴责此举为“反共和阴谋”,并向奇罗马的北部政治据点大举增派安全部队。随后,在反对派占据主导的地区(如杜阿拉和北部城市加鲁阿)立即爆发了大规模抗议活动。
10月21日,一名年轻教师在加鲁阿的混乱示威活动中被警方射杀;与此同时,执政党位于Dschang市的选举办公室遭遇纵火,表明政治暴力正有愈演愈烈之势。同一天,国家计票委员会的临时计票结果发布,显示现总统比亚以53.66%的得票率获胜,而奇罗马得票率为35.66%。根据法语杂志《Jeune Afrique》获得的独家信息,比亚总统试图向奇罗马承诺总理职位以表示安抚,但奇罗马拒绝了这一提议,并持续反对选举结果。目前,由选举产生的政治混乱还在持续发酵中。
然而,正如部分观察家所注意到的,此次选举风波只是喀麦隆深层政治危机的浅层表象,而真正的矛盾在于执政集团内部正在为年迈的比亚总统身后的继承权而明争暗斗。目前,政府内部主要有两个派系正在争夺政治权力:一方是由第一夫人尚塔尔·比亚(Chantal Biya)领导的“比亚家族”,凭借与总统的私人关系掌握着影响力;另一方是由总统府秘书长费迪南·恩戈·恩戈(Ferdinand Ngoh Ngoh)领导的“官僚轴心”,他掌控着正式的国家机器。由于总统比亚尚未提出明确的继承计划,因此一旦总统出现突发健康危机,很可能引发混乱的权力真空。届时,控制着不同国家安全部门的各个派系之间的继承斗争或将演变为公开冲突。
![]()
02
选举危机产生的连锁反应
在此次选举危机期间,喀麦隆各地的安全局势都在急剧恶化中。在西北和西南地区,旨在建立所谓“安巴佐尼亚国”的英语区分离主义叛乱活动已显著加剧。为破坏10月12日的选举活动,分离主义团体于9月8日起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实施了为期六周的“封锁”运动,即通过暴力手段禁止民众参与投票。他们大肆袭击平民和政府军,仅在9月份就造成至少9名士兵和数名平民死亡。这实际上剥夺了该地区大部分人口的选举权,导致当地投票率极低。不仅如此,这场“封锁”行动已造成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超过一百万人流离失所,另有7.6万名难民逃往尼日利亚。
与此同时,在极北大区,恐怖组织“博科圣地”及其附属组织“伊斯兰国西非省”(ISWAP)正在卷土重来。由于政府当局将大部分安全力量投入继承斗争,这些组织在极北大区重新获得了行动空间。除此之外,邻国尼日利亚加强军事行动,迫使叛乱分子越过管理松懈的边境进入喀麦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喀麦隆的安全危机。在2025年9月喀麦隆爆发的95起恐怖袭击中,有54起被归咎于“博科圣地”。该组织的战术包括爆炸、绑架勒索以及袭击平民和军队,严重扰乱了当地农业和跨境贸易。
![]()
03
对华安全风险研判
显然,喀麦隆的政局动荡正日益转化为直接的安全危机。必须注意到的是,中国在喀麦隆具有大量战略资产,数额巨大,位置集中,这意味着喀麦隆目前的局势变化同我国的海外利益间存在高度的关联性。在能源领域,中国是喀麦隆油气资源的主要出口目的地,中国石化下属的Addax石油公司是喀第二大石油生产商。
在矿业领域,中钢集团在喀麦隆运营着投资超7亿美元的克里比—洛贝铁矿。在基础设施领域,中国港湾(CHEC)承建的克里比深水港是喀麦隆最大的海上门户;中国水电(HydroChina)等中企承建的梅姆维埃莱水电站和隆潘加尔水电站为当地工业发展提供关键电力;关键的公路网络,如雅温得—杜阿拉高速公路和喀麦隆—刚果铁路项目,也在中国路桥(CFHEC)等中企的支持下加速推进中。
大部分中企项目都集中于喀麦隆的南部大区,形成了集中协同的高效网络。例如克里比港、中钢铁矿和梅姆维埃莱水电站就在地理上聚集且“相互依存”:中钢铁矿需要克里比港出口,而两者都需要水电站的稳定电力供应。这种布局在创造高效益的同时,也使得任何影响南部地区的动荡——无论是政治骚乱、英语区危机的蔓延还是劳工纠纷——都可能对中国在喀麦隆的整个战略布局产生连锁负面效应。
目前喀麦隆的政局发展存在多种趋向,每一种可能都可能对中国的海外利益造成潜在风险。如果比亚总统得以成功平息所有抗议活动并维持统治,中国目前的在喀资产与协议大概率仍会得到当局承认,现行的合同与协议也大概率仍会得到遵守。
然而,考虑到中国的大部分在喀项目紧邻爆发叛乱活动的西南大区,我国海外资产很可能将持续面临由持续的抗议、罢工甚至政治性破坏所导致的运营中断风险。特别是分离主义者所使用的“封锁”策略,一旦蔓延或被效仿,就可能切断连接中方矿区、港口和电站的后勤运输路线,导致整个一体化系统瘫痪。同时,持续活动的反对派势力可能会将我国企业及人员作为攻击目标,以此表达对当局的不满与抗议。这对在矿山、油田和建筑工地的中国工程师、管理人员和工人构成了潜在的人身安全威胁。
但是,考虑到现总统比亚年事已高,总统继承问题势必将对中方在喀利益构成长期的潜在威胁。目前,中国所有重大协议均与比亚政权达成,而这一政权的稳定性目前正受到广泛质疑。一旦奇罗马等反对派势力最终掌握最高权力,新政权为巩固权力、回应国内情绪,极可能以反腐或民族主义为名,启动对包括中方合同在内的重大外国合同的审查。这将使中方企业面临条款重谈、提高矿区使用费或增加本地化内容要求的巨大压力。当然,最坏的情况是当前冲突的任何一方都无法有效巩固权力,使得喀麦隆在政局动荡、分离主义运动和恐怖主义活动中四分五裂,这无疑将对我国在喀利益产生致命打击。
无论情况如何发展,喀麦隆2025年的选举风波已清晰地暴露出一个事实:该国正处于一场由高层继承权危机驱动的复合型动荡之中。首都的政治僵局正在削弱国家对边远地区的控制力,进而放大了英语区分离主义运动和“博科圣地”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展望未来,无论当前局势是走向一个紧张但“受控”的过渡,还是滑向混乱的“权力真空”,中方在喀利益都将持续暴露在高度不确定的政治与安全环境之下。这要求相关企业和机构必须超越常规的运营管理,从战略层面重新评估其风险敞口,并为应对长期动荡做好准备。
![]()
具体服务内容
01
战略与政策研究
02
资料收集整理
03
热点问题追踪
04
出海风险评估及周期服务
05
可行性研究报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