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办的2025绿色低碳交通发展论坛在苏州举行,会上发布了“美丽交通建设实践案例”。凭借在铁路项目绿色建设、沿线生态高效保护等方面取得的卓越表现,由铁四院设计的福厦高铁成功入选,在全国五项入选案例中位列榜首。
![]()
丨中华环保联合会
作为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注册的生态环境领域最具公信力的全国性社会组织,中华环保联合会长期承担政府智库、行业桥梁、国际交流等重要职能,其发布的研究成果和示范案例多次被纳入国家政策参考。本次论坛以“绿色低碳发展,加快美丽交通建设”为主题,聚焦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转型与美丽交通建设实践,汇聚生态环境、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科研院所、交通行业领军企业等多方力量,共谋绿色交通发展新篇章。
![]()
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的关键一纵,福厦铁路以268公里钢铁长龙串联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五大沿海城市,设计时速350公里,桥隧比高达 92.7%。项目创新践行“生态优先、全周期绿色建造”理念,在生态敏感区保护、台风区降噪技术、智慧节能三大领域实现国际突破,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就全球首条穿越滨海生态链的350公里级高铁典范。
生态敏感区“零侵扰”为白海豚让路与红树林共生
![]()
福厦铁路穿越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段
泉州湾河口湿地是省级自然保护区,拥有含500种水生生物、红树林及中华白海豚,设计团队首创“避让-优化-补偿-监测”四维防护体系,对保护区核心区采用连续梁大跨方案,减少桥墩数量83%;全球首次在350公里跨海高铁应用深水区无支座整体式刚构桥,配合石墨烯防腐钢、免涂装耐蚀材料,确保30年耐久性;通过实施增殖放流、红树林异地补种以及为期8年的生态跟踪监测,实现施工期和运营期对中华白海豚等珍稀物种的“零干扰”,促进工程与红树林生态系统和谐共生。
全球首创抗台风封闭式屏障降噪25分贝经受16级台风考验
![]()
福厦铁路抗台风封闭式声屏障效果图
针对厦门台风频发区,设计团队研发世界首例350公里/时门式封闭声屏障。基于CFD与风洞实验攻克气动力-风荷载-轮轨振动耦合技术,建立复杂场作用下结构设计准则;采用BIM正向设计实现LOD300级施工精度控制,降噪效果达25dB(A);经受住了最大风速16级3次强台风考验,零结构损坏,为全球沿海高铁噪声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绿色智慧融合厦门北站年节能超100万度减碳1539吨
![]()
厦门北站智能天窗
厦门北站是福厦高铁的重要客站,设计团队通过三大智慧系统将其打造成为绿色智慧融合标杆:1400平方米智能天窗风雨感应启闭,年减碳14.13吨;7000平方米光纤导光系统精准追踪日光,地下空间年节电72万度;iBMS智慧管控平台实现2万平方米空间15分钟速冷、千组灯具智能调控,年节能超100万度。三大技术协同推动站房年减碳1539吨,碳排放强度降低15%,创高铁客站能效跃升纪录。
山海画廊桥在画中立,车在景中行
以“山海画廊,生态福厦”为目标,设计团队开展全线景观综合设计:优选抗风耐盐棕榈、观花乔木等闽南特色植物,构建多层次生态屏障;创新“山-海-桥”景观体系,通过乌龙江、湄洲湾等示范段实现“桥在画中立”;对4座跨海大桥实施“一桥一策”水防护,智能水质监测平台确保敏感水体零污染。
![]()
福厦铁路乌龙江区段山-海-桥
![]()
福厦铁路湄洲湾山-海-桥
被誉为“穿山越海的绿色奇迹”的福厦铁路不仅是一项工程,更是一份对自然的呵护、对未来的承诺。“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蓝图将启,中国铁建将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以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交通解决方案,为建设交通强国、美丽中国提供“铁建样板”。(中国铁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