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韦骅、李佳玮)1日晚,万众瞩目的“苏超”决赛在南京打响。在同一片夜空下,千里之外的北京工人体育场,一群高中生同样在为自己的足球梦想拼搏。
![]()
北京工人体育场平日里的主人是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但在这一晚,这座球场的灯光为一群孩子而亮起,为期一周的2025“东润杯”全国青少年足球总决赛的决赛在这里打响。炫酷的开场灯光秀、庄严肃穆的奏唱国歌仪式、不停变化的场边LED屏以及球场大屏幕上醒目的校徽,这一切与高规格的职业比赛别无二致。
当晚的决赛中,石家庄二中实验学校在开场不久便取得领先的情况下,下半场被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棠外”)连扳两球逆转比分,但前者在最后时刻实现“绝平”,将悬念拖入点球大战。最终,他们顶住压力再度胜出——这也是他们连续第三场通过点球大战取胜。
当看到孩子们打入扳平进球时,站在场边的石家庄二中实验学校主教练刘昕直接蹦了起来。他说:“当时已经通过换人打出最后一张牌了,把能用的进攻球员都堆了上去,教练组觉得输一个也是输,输两个也是输,所以就拼这一下。”
![]()
石家庄二中实验学校主教练刘昕
本次比赛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0支球队参赛,其中季军争夺战和决赛在工体进行。在这座国际标准专业足球场比赛,赋予了球员们额外的动力。“来之前我们想的只是锻炼队伍,但是赛前参观完工体之后,孩子们的情绪就被调动了起来,格外想在这么好的场地上拼一次。我们以前踢比赛,或许只有少部分人在赛后发个朋友圈或者短视频,但是今晚有观众、有直播、有解说,这对孩子们是一种难忘的回忆。”刘昕说。
在点球大战胜出后,小球员们跑向了一片看台,那里有他们的家长、老师、同学和已经毕业的师哥、师姐。小球员孟思辰说:“这次比赛我父母都来了。以前爸妈带我来过老工体看过球,但新工体还是第一次来。从球员通道走出那一刻,我起了鸡皮疙瘩,甚至腿都有点发软。”
![]()
尽管输掉了比赛,棠外主教练蒋晓铭依然认为,这场决赛对孩子们来说意义非凡。“能来到工体,打这样一场职业级别的比赛,是他们最大的财富,也是最大的收获。”他说。
棠外已连续征战中青赛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比赛经验,也多次与职业梯队交手。但蒋晓铭坦言,这场在工体、在几千名观众注视下的决赛,依旧“完全不一样”。他感慨道:“没有人经历过这样的场面,我自己带队这么多年也没经历过。”
与以往的比赛相比,工体看台的助威声让球员和教练都需要重新适应。“以前比赛,观众不多,大部分是家长。那种环境下,孩子们压力小,能更专注比赛;教练员的指挥,场上每个球员都能听见。”蒋晓铭说,“但昨天很多时候我在场边大喊,球员根本听不到——我嗓子到现在都是哑的。”
也正是这种职业赛场的真实氛围,让这场比赛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比分本身。赛事承办方“未来主场体育”负责人张雅勋介绍,将决赛安排在工体并且对社会观众开放,是本次比赛最大的亮点。在东润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就是给孩子们提供一个高规格的平台。
![]()
“我们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大概是从七八月份开始,我们就和工体方面沟通,首先是要确保国安的场地使用,为此我们预设了很多比赛时间段,直到国安的亚冠赛程完全确定后,我们才敲定了本次杯赛的最终时间。”张雅勋说。
球场确定了,组委会还担心的一点,就是没有观众,为此,他们联系了北京球迷协会和北京职工体育服务中心,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比赛,最终吸引了六七千名观众到场观看。
“昨天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来的,不少孩子都是踢球的小球员,这一幕让我非常感动,我觉得这就是一种足球文化的积累。中国足球不会因为这一项比赛的举办就会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我们作为足球从业者,每个细节多努力一点,中国足球的环境就会更好一点。”张雅勋说。
比赛落幕,人群渐散。记者离开时,听见身后一个稚嫩的声音在说:“爸爸,我也想上场踢球。”或许有一天,看过这场比赛的某一位孩子,也会成为这片工体星空下的主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