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至银川高铁包头至惠农段(简称“包银高铁包惠段”)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京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起自内蒙古包头市包头站,终到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南站,设计时速250公里,线路全长420公里。目前,该线路进入运行试验阶段,全线开通运营进入倒计时。
回顾建设历程,从包银高铁唯一一座长大隧道——全长12095米的甘德尔山隧道顺利贯通,到被誉为包银高铁“黄河第一跨”的乌海黄河特大桥成功跨越黄河天堑。中铁十局在攻关“一桥一隧”中接连实现重大突破,不仅有力推动了包银高铁9标段建设进入新阶段,也彰显了企业在复杂重大工程中的技术实力与攻坚能力,进一步巩固了中铁十局在国铁建设市场的品牌影响力。
01
穿山跨河筑通途
包银高铁9标“一桥一隧”是全线重大控制性工程,其建设进展直接关乎全线总工期,对实现包银高铁早日通车具有决定性影响。中铁十局项目团队将“一桥一隧”作为建设核心,在技术攻坚中锤炼实力,在精益建造中树立口碑。
![]()
九曲黄河再添新通道。包银高铁乌海黄河特大桥全长2190.79米,设计墩台51个,主跨310米,采用斜拉桥跨越黄河,是包银高铁桥塔最高、跨度最大的桥梁。在建设中,项目以“快、优、稳、绿”四字施工法为指引,通过采用液压自动爬模系统、研制“亚克力测量工装”、研究大跨径高铁混合梁斜拉桥智能建造关键技术等,加快施工进度和效率。2024年10月9日,两座百米桥塔耸立黄河两岸,与112根斜拉索构筑起包银高铁“黄河第一跨”,包银高铁乌海黄河特大桥实现全桥合龙贯通。
![]()
万米长隧变通途。甘德尔山隧道全长12095米,最大埋深约294.4米,是包银高铁全线最长隧道。面对隧道穿越17条断层破碎带的挑战,项目团队通过机械化作业、信息化施工和标准化管理“三大”手段,保证隧道内作业安全,提升施工质量;创新采用聚能光面爆破、复合掏槽技术及隧道温度场测试系统,将衬砌质量误差控制在严格可控范围。2024年12月30日,甘德尔山隧道顺利贯通,包银高铁项目最后一个重难点控制性工程被攻破。
02
央企担当守底色
包银高铁建设,既要展现中国基建速度,更要传递生态保护温度。中铁十局在工程建设中,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融入每一个施工细节,有效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
![]()
甘德尔山隧道紧邻秦汉古长城遗址,下穿国家级四合木珍惜植物保护区。掘进过程中,项目团队坚持绿色建造,坚守生态底色,科学配置炸药用量,精准控制震动范围,做好秦汉长城遗址守护工作。本着“一棵也不破坏,破坏一棵也不行”的环保原则,将绿色建造理念贯穿于施工全过程,采取措施对红线区内四合木进行保护性移栽,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共进。
![]()
据统计,中铁十局在四合木保护区成功迁移3000余株四合木。从移植前的科学修剪、土球保护与模具安装,到移植中的专业吊装、缩短运输时间,再到移植后的透水浇灌、营养液补充,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智慧与匠心。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当列车飞驰而过,窗外郁郁葱葱的四合木,将成为中铁十局践行生态责任、推动绿色发展的最美见证。
03
信用评价创新高
“以现场保市场”的管理理念,让标准化作业贯穿项目施工的每一个环节,不仅铸就了过硬的工程品质,更提升了企业的品牌信誉与市场竞争力。
![]()
黄河特大桥施工中同步推进文明工地建设与成品保护,甘德尔山隧道出口工区打造为全线标准化示范工点,成为国铁集团呼和浩特局组织观摩学习的“样板间”。在国铁集团呼和浩特局组织的多次检查中,项目规范有序的施工现场与可追溯的质量管控档案,赢得考评组一致认可,信用评价连续三次实现阶梯式提升。
![]()
从“一桥一隧”的技术攻坚到施工现场的规范有序,从生态保护的细致担当到信用评价的肯定认可,中铁十局用实干诠释了“创造 质量 品牌”的深厚内涵。展望未来,中铁十局将以以更优的工程质量、更强的履约能力,持续擦亮企业品牌,为中国铁路事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中铁十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