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重大疾病,比如心脑血管病、肾病、糖尿病,甚至癌症,在早期身体常常会提前给出信号!这些信号,会从双腿、双脚、腰臀这些地方先表现出来。
可惜不少人以为是劳累、年纪大了,忍一忍就过去,结果拖成了大问题。
今天就来跟大家讲一讲,下半身常见的6个危险信号。
![]()
![]()
1.双腿经常发凉
很多老年人秋冬天特别容易腿脚冰凉,甚至夏天吹点风也凉。中医讲“阳虚则寒”,双腿是人体阳气运行的末梢,腿脚温暖与否,很能看出脾肾的强弱。
如果是偶尔凉,多半是天气变化或久坐血液循环差;但如果一年四季凉、盖被子都暖不起来,那很可能是肾阳不足或血脉瘀阻。
- 阳虚的人,往往还伴随腰酸、夜尿多、怕冷、手脚冰凉;
- 血瘀的人,则常见腿麻、刺痛、皮肤发紫。
![]()
【建议】
经常泡泡脚,用生姜30克、艾叶30克煮水泡脚,每天一次,温阳通络。
![]()
![]()
2.下肢浮肿
腿脚浮肿,中医分虚实两类。虚证多为脾肾亏虚,水湿运化不利;实证则是湿热、瘀阻,常伴有皮肤发热、疼痛。
肾主水,脾主运化,二者一弱,水液代谢就会出问题,水就往下走,最先淤在脚踝、小腿。特别是早晨起来眼皮肿,晚上小腿肿,多半是肾气不足。
![]()
【建议】
走路后多活动小腿肌肉,促进回流。要少盐饮食,盐吃多了助湿伤肾。若浮肿伴气短心悸,一定要及时查心脏问题。
![]()
![]()
3.下肢麻木、刺痛
不少脑梗病人,发病前半年到一年,双腿就经常麻木、发紧、刺痛,走几步就得停。
中医讲“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血足,四肢才有力有温;气血不足或血脉不畅,就会出现麻木、冰凉、刺痛等症状。
- 气虚型的多是乏力、头晕;
- 血瘀型的多是固定部位疼痛、颜色发暗。
【建议】
可以用山楂、丹参泡水喝。保持适度运动,散步、抬腿,避免久坐。血压、血糖、血脂异常的,一定要稳定控制,否则会加快血管硬化。
![]()
![]()
4.髋关节或膝盖酸痛
中医说“肝主筋,肾主骨”,筋骨健康离不开肝肾。年纪大了,肝血渐虚,肾精不足,髋关节、膝盖就容易出问题。
如果疼痛伴着晨僵、阴天加重,多与关节寒湿有关;若走路时关节发软、无力,还要考虑骨质疏松或股骨头缺血。
![]()
图片为AI生成
【建议】
晴天多晒太阳,促进钙吸收。膝盖怕冷的,出门最好戴护膝。
![]()
![]()
5.下半身出汗异常
正常情况下,运动、天气热才会出汗。但有些人只是走几步、甚至坐着下半身就出汗,而上半身却干干的,中医多从阴阳失调、湿热下注来看。
- 湿热下注的人,下体闷热、瘙痒、小便黄;
- 阳虚的人,出的是黏冷汗,还伴乏力、怕冷。长期不调,可能会影响泌尿生殖系统。
【建议】
湿热型:常喝冬瓜薏米汤,清热利湿。
阳虚型:生姜红枣茶温补阳气。
![]()
图片为AI生成
![]()
![]()
6.腿脚经常抽筋
夜里翻身时小腿猛然一缩,疼得直冒冷汗,这就是抽筋。多因气血不足、筋脉失养,或津液不足、寒邪入侵所致。
年纪大的人气血生成慢,血液循环差,筋脉得不到滋养,就容易抽筋;缺钙、贫血、过度劳累也会加重。
【建议】
补气养血:黄芪、当归炖鸡汤。保持充足钙、镁摄入,适量喝牛奶、吃芝麻。
文字来源:人民网科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