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个女兵被包围,美军喊话劝降,她们宁死不屈,可她们看了一眼身边的婴儿,竟然改口:“咱们投降吧,孩子是无辜的!”
那年,朝鲜战场深山里。
英语喊话打破寂静:“里面的志愿军出来投降,保证不伤害你们!”
山洞内,五个志愿军女兵握紧步枪。她们眼神坚定,望向洞口。视线扫过身边襁褓,里面是个瘦弱的朝鲜女婴。
看到这一幕,女兵王文慧做出了投降的决定。
这句像妥协的话,藏着半个世纪才揭开的壮烈往事。
没人知道,这五个女兵的相遇,满是硝烟与抉择。
![]()
三个月前,第四次战役后期。上级给王文慧、张兰、张招妤下紧急任务:护送重伤员向后方转移。“哪怕牺牲自己,也要保住伤员安全。”
行军到汉江支流,一股美军突然出现。伤员抬不动担架,更没法战斗。王文慧立刻下令:“张兰、招妤跟我走,往东侧山坡突围,把美军引开!”
三人举枪射击,枪声吸引了敌人。美军调转方向追击,伤员顺着河谷成功突围。这场掩护战,让她们和大部队失去联系。
寻找主力的路上,另一场险境来了。
那天午后,远处传来密集枪声。三人循声摸过去,见山坳里两名志愿军女兵被美军包围,是孙娜娜和李毅力。“都是自家姐妹,不能见死不救!” 王文慧低声部署。
三人从侧后方突然开火,当场击毙三名美军。美军以为遭遇大部队伏击,慌忙后撤。五人趁机汇合。孙娜娜是英语翻译,李毅力懂些朝鲜话。这个组合,为后续命运埋下伏笔。
美军很快发现,追击的只有五个女兵。羞愤之下,调集更多兵力,誓要活捉。
夜幕降临,五人躲进一处隐蔽山洞。角落里,蜷缩着一对朝鲜母女。
李毅力用生硬的朝鲜话交流,弄清情况。妇女的丈夫外出寻粮,失联多日。刚出生不到一个月的女儿,已经三天没吃东西,哭声微弱得几乎听不见。
张兰掏出身上仅有的半块压缩饼干。她用刺刀碾碎,泡在水壶里,一点点喂给母女俩。
“带着她们走,就是把危险带给她们;丢下她们,这孩子活不成。” 张招妤的话,说出了所有人的两难。
五人对着昏暗的山洞壁坐了一夜,想不出两全之策。
天刚蒙蒙亮,洞口传来美军的脚步声。手电筒光束照进山洞,把里面照得通明。美军指挥官用喇叭喊话,承诺投降就给优待。
五人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悄悄拉开手榴弹保险栓。这时,婴儿突然哭了一声。那微弱的声音,让每个人都心头一震。
王文慧和姐妹们交换眼神,读懂了彼此的决心:战士可以牺牲,无辜生命必须得救。
孙娜娜走到洞口,用流利的英语喊:“我们可以投降,但有一个条件!山洞里的朝鲜母女是平民,你们必须派车送她们去最近的医院,保证安全。”
美军指挥官犹豫片刻,点头同意。很快,一辆军用卡车开到洞口。医护人员把虚弱的母女抬上车。看着卡车驶远,五人对视一笑。
她们把步枪扔出洞口,高举双手走出去。
美军见她们配合,放下警惕,围上来缴械。距离敌人不足三米时,王文慧突然大喊:“姐妹们,动手!”
五人同时按住腰间的手榴弹,猛地拽开拉环。拉环响声在山谷回荡。美军惊恐后退,已经来不及。
爆炸声中,五名志愿军女兵与十几名美军同归于尽。她们用生命,践行了 “宁死不降” 的誓言。
这场牺牲,被随行的美军女记者全程看到。她走进硝烟未散的山洞,整理五人遗物时,发现一本被鲜血染透的笔记本。
上面写着她们的名字:王文慧、张兰、张招妤、孙娜娜、李毅力。还有一行娟秀的字:“为朝鲜人民和祖国而战,死而无憾。”
后来,女记者找到被救助的朝鲜母女。听妇女讲女兵分粮救急、彻夜守护的经过,这个故事,让她记了半个世纪。
2003 年,抗美援朝胜利五十周年。已是白发苍苍的女记者访华,把珍藏的笔记本、钢笔等遗物,捐赠给中国军事博物馆。
她同时说出这段尘封的往事。世人这才知道,当年失踪的五名女兵,不是投降。她们是为了保护无辜生命,用假意投降的方式,完成了最后的壮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