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出门,太阳像烤炉,下午却暴雨倾盆,这种“翻脸比翻书快”的天气,你可能已经见怪不怪。但科学家最新警告:未来几十年,这种“天气翻脸”可能升级成全球同步的“超级翻书”,幕后推手还是那个老熟人厄尔尼诺。
![]()
厄尔尼诺,这次不“闹脾气”,改“打节拍”
过去,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像一对情绪不稳定的兄妹,出现时间、强度都随机。最新《自然・通讯》研究用超算跑完31公里大气网格、4公里海洋网格的精细模拟,发现升温把这对兄妹逼成了“节拍器”:30到40年后,它们的波动会变得更猛、更准,像鼓点一样规律。
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的斯图克教授说:“热带太平洋正在逼近一个临界点,从‘偶尔发疯’切换到‘持续震荡’,这是头一次在复杂气候模型里看得这么清楚。”
![]()
全球气候“朋友圈”开始同频
更麻烦的是,这个节拍器还会拉群。模拟显示,强化的厄尔尼诺会和北大西洋涛动、印度洋偶极子、热带北大西洋模态同步摇摆,就像几座原本各走各的钟摆,突然被同一根绳子牵着。
韩国釜山大学蒂默曼教授打了个比方:“这就像把几台音响调到同一首歌,声音叠加,音量翻倍。”结果,南加州和伊比利亚半岛的降雨会像坐过山车,旱一年涝一年,农业和水管部门得常备速效救心丸。
超算里的“未来录像带”
研究团队用的是德国阿尔弗雷德・魏格纳研究所的AWI-CM3模型,在高排放情景下跑了数十年。数据再和观测记录交叉验证,结论很硬:厄尔尼诺会变得更好预测,但破坏力同步放大。夏威夷的赵森博士补刀:“好消息是预报更准,坏消息是影响更狠。”
![]()
离太平洋十万八千里的欧洲,也跑不掉
别以为这事只跟赤道渔民有关。模拟里,欧洲冬季风暴路径、夏季热浪频率都被重新编排。换句话说,从加州葡萄园到莱茵河边的啤酒花,都得重新学跳舞。
下一步,把地球切成更细的“豆腐块”
团队准备继续升级分辨率,把网格缩到9公里、4公里,用韩国Aleph超算再跑一轮。目标只有一个:搞清楚这根“同步绳子”到底怎么编出来的,好让各国提前备伞、备水泵、备保险。
如果未来天气预报变成“下个月大概率暴雨,但具体哪天得看太平洋鼓点”,你觉得生活会怎么变?
留言区聊聊你最想提前知道的天气“剧透”,说不定科学家正缺你的脑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