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淀粉肠背后的管理边界:大同四中事件该有明确答案
一段令人揪心的视频近日在网络引发热议:山西大同四中一名女生在校门口购买淀粉肠时,电动车钥匙与家门钥匙被学校工作人员当场拿走,视频中女生撕心裂肺地哭喊“还给我”,而工作人员留下一句“看我给不给你”便转身入校,最终女生追进学校接受口头批评后才取回钥匙 。这起看似微小的校园周边事件,因管理方式的争议迅速发酵,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
![]()
11月2日,涉事学校大同四中作出回应,称已成立工作专班全面调查核实,同时指出网传视频存在“夸大成分”,强调学校禁止学生购买校外食品是出于食品安全考量,属于正常管理范畴 。校方的回应虽明确了调查态度,但并未解答公众核心疑问:即便管理初衷正当,收走学生家门钥匙这种私人财物的行为,是否逾越了校园管理的合理边界?
不可否认,校外流动摊贩的食品卫生状况参差不齐,学校出于保障学生健康安全的角度进行规范,其初衷值得理解。但管理的本质是服务与引导,而非简单粗暴的强制干预。钥匙作为学生出行与居家的必备物品,承载着基本生活保障功能,工作人员无权以管理为名擅自扣押,这种行为不仅涉嫌侵犯学生合法财产权益,更可能给学生带来心理创伤与安全隐患——倘若学生家长不在家,被没收家门钥匙的孩子将面临无处可去的困境。视频中工作人员“看我给不给你”的挑衅式言语,更背离了教育者应有的耐心与包容,让管理行为变味为权力施压。
事件发酵后,网友的质疑集中在三个层面:是谁赋予了工作人员扣押私人财物的权力?为何不针对流动摊贩本身进行规范,反而将管理压力转嫁给学生?“正常管理”与“越权欺凌”的边界究竟在哪里?有网友直言,若学校担忧校外食品不安全,可联合城管部门整治摊贩,或优化校内餐饮供给满足学生需求,而非用“拿钥匙”这种“窝里横”的方式难为孩子。这种质疑背后,是公众对校园管理规范化、人性化的普遍期待。
校园不是法外之地,管理更不能脱离法治与情理的约束。即便网传视频存在信息偏差,工作人员扣押钥匙的行为也已超出合理管理范畴,这种越权越位的做法理应受到谴责与纠正。学校成立专班调查是积极回应的开始,但公众需要的不是模糊的“依法依规处理”,而是清晰的真相还原:涉事人员身份是什么?扣押钥匙的具体原因与依据何在?将如何保障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教育的温度,藏在对学生权益的尊重里;管理的效度,源于对边界的坚守。大同四中事件不仅是一起孤立的校园管理争议,更敲响了规范校园管理行为的警钟。期待调查专班能以公开透明的态度查明真相,给学生、家长和社会一个满意的答复,让管理回归育人本质,既守住食品安全的底线,也护好学生权益的红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