暌违赛场183天,全红婵的全运会参赛名单让不少网友直呼“意难平”——这位“水花消失术”大师并未报名女子10米台单人赛,仅携手新搭档王伟莹出战团体及单项双人跳台项目 。但褪去遗憾滤镜便会发现,这绝非实力下滑的妥协,而是兼顾成长与长远的清醒布局。
![]()
此次调整的背后,是多重现实挑战的考量。18岁的全红婵正遭遇运动员生涯的“头号难关”——发育关,一年内体重增加近8斤,身高增长带来的重心变化,让她的招牌动作207C一度陷入不稳定状态。叠加腰伤旧疾复发与脚痛困扰,她上半年先后退出全国冠军赛与世锦赛,返回省队并非单纯休养,而是同步推进身体康复与暨南大学的学业。学校为她定制弹性学制,开设“二沙精英班”,允许线上授课与赛事成绩抵扣学分,但平衡训练与文化课仍需时间适配。
![]()
单人赛对体能、稳定性的极致要求,显然与她当前的调整节奏不符。相比之下,双人跳成为绝佳的“复出缓冲带”:既能在实战中熟悉赛场节奏、找回竞技感觉,又能通过与搭档的配合降低单人作战的高强度负荷,有效规避伤病风险。新搭档王伟莹实力不俗,手握亚锦赛双人10米台冠军头衔,两人的组合虽非众望所归的“婵汐组合”,却能带来全新的战术磨合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省队近期队内测试中,全红婵已再现全满分“水花消失术”,6243D臂立动作轻盈流畅,证明技术底蕴仍在。
这份“慢下来”的智慧,更藏着对未来的长远规划。发育关曾是许多女子跳水运动员的“职业杀手”,全红婵的教练团队早已制定科学方案,通过增肌训练、3D动作捕捉优化技术动作,为后续回归单人赛场铺路。此次全运会,她将于11月2日率先出战团体双人10米台决赛,11月6日冲击单项双人冠军,循序渐进的赛程安排,正是为未来的奥运、世锦赛等硬仗蓄力 。
![]()
放弃一时的巅峰对决,换取更稳健的成长曲线,全红婵的选择诠释了“真正的冠军懂得适时蓄力”。当她在双人赛场重新找回竞技状态,跨越发育关的考验,属于她的单人巅峰时刻终将再度到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