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8月上线AI播客功能,支持将文本、网页、文档一键转化为自然流畅的双人对谈等形式音频后,日前腾讯混元方面宣布推出国内首个交互式AI播客。支持用户在收听播客的过程中,随时打断主持人和嘉宾的发言,并通过语音或者打字的方式“举手”提问。
![]()
据腾讯混元方面介绍,基于大模型意图识别、长上下文理解、多轮对话和外部联网检索能力,交互式AI播客能够结合上下文以及背景信息,更准确地给出答案。目前用户使用电脑访问腾讯混元官网,点击首页对话框下方“AI播客”即可体验。
众所周知,在视频播客大咖云集的同时,AI播客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除腾讯混元外,从海外的谷歌NoteBookLM到国内的字节豆包,都已经开始探索这一方向。所以如今推出号称国内首个交互式AI播客,腾讯混元显然是为了打出差异化这张牌,试图率先抢夺用户心智。
不可否认的是,腾讯混元选择的这一切入点颇为精准。在当下这个直播盛行的时代,用户与创作者的距离已经被无限拉近,互动也变得更方便,“用户共创”更是已经成为创作者讲故事的新方式。然而传统播客也好、新兴的视频播客也罢,都只能单向收听,无法进行实时互动。
但问题是腾讯混元推出的交互式AI播客,真的能满足用户的交互需求吗?要知道从读者来信到直播间发弹幕,不论互动方式如何演进,从渴望对话到喜欢创作者的个人风格,不管互动的目的归于何处,用户与创作者之间的互动仍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然而腾讯混元这一所谓的交互式AI播客,本质上依旧是用户在与AI互动。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用户省去了打开另一个AI助手App的步骤,AI输出的也变成了语音。而且与用户对话的AI,其实是一个与创作者无关的AI。创作者产出的内容,在这场用户与AI的互动中扮演的不过是长下文、背景信息的角色。这也就意味着用户通过交互得到的答案,与创作者并无直接关联。
就好比当你向他人请教,希望借助后者的经验与智慧解答疑惑时,对方却帮你打开浏览器输入了问题,然后再当着你的面把搜索结果念出来。虽然答案可能没错,但显然大概率不够精彩。而且如果只能得到随处可见的“大路货”,那么用户又为什么要打断自己的收听体验呢?
![]()
总而言之,希望改变播客的交互方式来重塑、建立用户心智,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创意,但想要让其落地,腾讯混元可能还需要继续探索。
事实上,面临质疑的不只是交互式AI播客,整个AI播客赛道都还有诸多难题需要解决。
例如,尽管相比以往的“听文章”功能,AI播客大多支持用户对播客风格、主持人数以及音色进行自主选择,使其更具可听性,但目前主流的AI播客产品逻辑,依旧是对既有内容的“照本宣科”,而这就自然就会牵扯到创作者的权益。当用户选择复制链接、交由腾讯混元生成播客,而不再浏览图文时,创作者又该如何从用户的“收听”中获得收益呢?
![]()
当然,目前市场也有来福这样不靠“照本宣科”,而是依赖AI生成内容的AI播客产品。而且这似乎还是一个“数据飞轮+内容平台”的故事,即用户听得越多,平台收集的数据就越多,所以能生成用户更爱听的内容。但问题是,AI真的能支撑起这个故事吗?
至少就目前而言,虽然在重信息传达,轻解读评论的新闻类播客中,AI有用武之地。但除了这类播客,无论是主打“博人一笑”的娱乐类,还是以“对话权威”为主的知识类播客,AI暂时都还很难有更多的作用,并达到能被听众喜爱、消费的标准。
说到底,用户想听的从来都不只是一段流畅的音频,而是一个个有趣的灵魂。而且就国内市场来说,视频播客也好、AI播客也罢,层出不穷的新概念背后,是播客始终没能变成一门大众生意的残酷事实。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