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晚,“苏超”决赛落幕,泰州队通过点球4:3战胜南通队,拿下首届“苏超”冠军奖杯。数据显示,“苏超”常规赛阶段,现场观众总数超211.8万人次、线上直播观看量超17.34亿次、社交平台话题播放量667.7亿次。“苏超”从一个地域性业余赛事,演变为现象级全民热潮体育活动,其火爆程度令人始料未及。如今的“苏超”口碑爆棚、商业价值飙升,“苏超”之后“渝超”“川超”等多地省级业余足球赛事群“超”并起。回顾首届“苏超”历程,看看它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文旅效应,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苏超”从玩梗开始全网爆火
5月10日,以“城市荣耀,绿茵争锋”为主题口号的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在镇江体育会展中心体育场正式开幕。据媒体报道,本次赛事由江苏省体育局与各设区市政府联合主办,由全省13个设区市分别组建以城市命名的代表队。揭幕战对阵双方是镇江队和扬州队,镇江队3∶2获胜场,本场比赛观赛球迷有约一万人。当天还有苏州队对宿迁队、南京队对南通队等的比赛,由于是江苏本地业余赛事,一些网民将这项比赛称为“苏超”,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名称会在几个月后成为现象级名词。
“苏超”并非生来就火,这个业余赛事起初并不被全国网民所知,转折点来自网民玩梗,这为“苏超”带来了巨大的流量。由于江苏特殊的地理、历史与文化渊源,当地网民一开始就以在应援语录中,以玩梗的方式为各自球队加油鼓劲,将13个市的地域文化和“恩怨情仇”演绎得淋漓尽致。
十三个城市在场上“谁也不服谁”,各地网民造梗也是一潮接一潮:淮安对战扬州是“淮扬菜正统之争”、苏州与南京是“宿命之战”、徐州与宿迁是“楚汉争霸”,常州接连告负让观者惊呼“从常州到吊州再到巾州,留给常州的笔画不多了”,苏州和无锡1∶1战平后,球迷总结“苏州保住了太湖,无锡保住了机场”,南京和无锡的比赛变成了盐水鸭VS水蜜桃,“输了水蜜桃加盐,赢了盐水鸭加糖”。南通和南京之间的较量被戏称“谁才是真南哥”,泰州VS南通则是“赢了吃早茶,输了做试卷”。
南京发布官方下场造梗。 网络图
最难能可贵的是,官方对于这些热梗展现了极其超脱的态度,各个城市官方账号纷纷下场,配合造梗玩梗,甚至各地文旅互相赛诗、对歌、写信,调侃而不失边界。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就是5月28日,南京发布官方微信账号发布文章,标题就是“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此话一出,将玩梗推上一个新高潮。
在网民玩梗与江苏各地文体部门等多方推动下,“苏超”越来越火。据报道,前三轮比赛观赛球迷场均仅有8000多人,到8月17日晚,“苏超”第九轮南京队主场迎战盐城队,观赛球迷已超6万人。在“苏超”常规赛阶段,现场观众总数超211.8万人次、线上直播观看量超17.34亿次、社交平台话题播放量667.7亿次。从整个赛程看,从5月10日至11月1日,175天,全部85场比赛,现场观众超243万(场均超2.8万人)。11月1日的争冠决赛,现场观众人数达到62329人,再度刷新历史纪录。
![]()
“苏超”决赛的上座率再度刷新历史。 网络图
商业价值从球场向短剧小说延伸
“苏超”比赛除了玩梗,更是在商业上得到了市场的认同,完成了自己的商业破圈之路。
统计显示,“苏超”整个赛程共85场比赛,现场观众超243万人次,场均超2.8万人。从单场比赛看,10月18日,半决赛南京对泰州,现场观战人数为61565人,决赛上座率达到62329人,再次刷新赛事上座率纪录。如此高的人气,也意味着赛场具有了较高的商业价值。
赞助市场历来是衡量一项体育赛事是否受欢迎的晴雨表,伴随着“苏超”的热度不断攀升,其含金量在赞助市场也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开赛仅仅一个月,6月13日,京东与伊利两大国内龙头企业几乎同时宣布,成为“苏超”赛事的官方赞助商。据多家权威媒体报道,“苏超”本赛季官方赞助席位的价格约为300万元人民币。公开信息显示,“苏超”的总冠名商为江苏银行,官方战略合作伙伴为今世缘“国缘V3”。此外,赞助商还包括运动品牌卡尔美、康师傅“喝开水”,供应商则有紫金保险等品牌,赞助商多以江苏本土企业为主。
![]()
火爆的“苏超”得到了赞助商的青睐。 网络图
据江苏省商务厅统计,自5月10日开赛至10月8日“八强战”落幕,重点监测企业销售额达108.85亿元,同比增长34.03%,客流量同比增长31.9%。1-8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0984.7亿元,同比增长4.1%,规模稳居全国第一。
更值得一提的是,以“苏超”为背景的短剧、小说等也已成为足球经济的又一种延伸方式。其中,全国首部“苏超”主题短剧《穿越之苏超军师联盟》上线不到一周,播放量就超过50万;83集短剧《苏超球王》,上线不久便收获近3000万播放热度;目前《重生,我在苏超踢前锋》与《足Goal江苏》两部微短剧也已上线。“苏超”的经济延伸效应还在持续扩容。
9月28日,苏超官方公众号发布了《2026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招商全面启动》公告,宣布“2026年再度启航,致力打造更燃、更贴近百姓的全民足球赛事”。业内资深分析人士称,第二年“苏超”的赞助商价位会比第一年有明显的提升。“其实差不多从苏超赛程过半开始,已经有很多企业开始争相询问明年的赞助情况了,而且很多都是全国性的企业,地域标签不再只是省内。”
全国多地跟进举办城市联赛
在“苏超”的带动下,全国有超10个省区市跟进举办城市联赛,其中包括江西、湖南、内蒙古、重庆、四川等地。
江西“赣超”在7月12日开赛,此时“苏超”在全国已经爆火,由此“赣超”也被称为是模仿和抄作业。不过据报道,今年4月江西省体育局就已下发举办2025年全省足球超级联赛的通知,准备延续自2021年以来的俱乐部分组循环赛制。但“苏超”爆火之后,“赣超”主办方决定比赛延期,先去学习。经过学习和调整,“赣超”在7月开赛,第一阶段分南北赛区比拼。8月底赣州主场对阵吉安,看台上点点灯光聚成星河,映照球场上的草鞋舞者踏光而行,4万球迷齐唱《十送红军》的场景火遍全网。
9月7日晚,2025湖南省足球联赛开赛,分常规赛和淘汰赛两个阶段,为期17周,共进行98场比赛。9月20日晚,2025/2026四川省城市足球联赛在成都双流体育中心启幕,比赛将从今年9月持续到2026年7月,全省21支市州代表队参加。8月23日,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足球超级联赛拉开帷幕,10月25日总决赛在呼和浩特体育中心进行,主场作战的呼和浩特队凭借点球破门,以1:0战胜通辽队获得冠军。
![]()
“渝超”揭幕战渝中半岛队最终3:2逆转九龙鑫源熊猫队。
9月13日,2025重庆城市足球超级联赛(简称“渝超”)在重庆大田湾体育场隆重开幕。这座新中国第一座甲级体育场,在改建后首次承办大型足球赛事,2.1万名球迷涌入球场高喊“雄起”。揭幕战中,坐镇主场的渝中半岛队最终3:2逆转绝杀九龙鑫源熊猫队,取得开门红。本次赛事将由41支球队参加,分五大赛区两个阶段,时间跨度达8个月,比赛场次178场,是目前全国最大规模的城市足球联赛。“渝超”联赛自官宣以来,热度持续攀升,揭幕战16000张门票开售数秒即告售罄,预约人数超6万。
目前,“渝超”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也出现了不少精彩进球。10月12日晚,在巫山红叶队与丰都南天湖队的比赛中,巫山队9号夏奇在中圈附近起脚爆射,皮球飞行了50多米后,从丰都队门将头顶飞入球门。“巫山发布”视频号发布了这个进球视频,收到了超过5万点赞,将近4万转发,1万条留言……评论区吸引了众多球迷留言:“渝超最佳进球,没有之一”“绝对世界波级别的落叶球”“感觉可以上央视《天下足球》了”……这个50米开外的世界波,不仅让夏奇一球成名,也让“渝超”爆火出圈。重庆市体育局官方视频号“体育重庆”随后以夏奇的个人视角,拍摄了一部名为《不得虚》的微电影,收获了3000多点赞,1万多转发。
足球+文旅经济效果满满
值得注意的是,“苏超”本赛季共吸引了数百万观众,主办方在一开始,就十分注意将足球+文旅结合在一起,各地积极探索“赛事+文旅”的创新模式,将足球赛事与当地的旅游资源、文化特色相结合,吸引了大量游客和球迷,各城市纷纷推出针对客队球迷的景区免票、酒店折扣等优惠政策。
例如,徐州与宿迁比赛后,两地文旅部门推出 “楚汉文化足球专线”,游客可在徐州龟山汉墓体验汉代蹴鞠,到宿迁项王故里参与 “楚河汉界” 主题足球游戏,赛事流量成功转换为文化传播,并带来消费增量。
借笔画出圈后,常州一边推出文旅大礼包,一边以“十三妹”的形象频繁与各地互动,凭借“苏超”赛事流量红利与创新业态融合,常州实现游客量与消费双增长:7-8月,常州全市12家重点景区接待游客同比增长23.41%,直接营收增长15.48%。虽然无缘八强,但在依托球赛,提高城市知名度的赛道上,常州早已被网友评为本届“冠军”。
在徐州,每一个比赛日都是狂欢节。以徐州烧烤为代表的徐州美食,吸引了一波波前来打卡的游客,保留了数千年历史文脉的彭城七里,也在“苏超”的助力下出圈。而在第二现场,几乎每一场比赛都座无虚席,比赛日成为全家出游日。从滋滋冒油的烧烤摊,单日营业收入较平常增长20%到40%,就能看出体育流量转化的消费战绩。同样,连云港推出的“观赛+旅游”球赛套餐,让酒店预订量直接飙了300%。
8月31日,南通队主场对阵苏州队,3万多名球迷涌入赛场,全市文旅消费一天达4.3亿元。连云港还联手苏州、无锡等城市开展联动,红色研学、滨海度假的线路火速上线。
10月18日,“苏超”半决赛期间,南京全市重点商圈和商业街区零售、餐饮、住宿等行业单位实现交易金额7.8亿元,环比前一周同期增长5.4%。商务部门监测的重点商场百货类企业、住宿餐饮类企业客流量环比分别增长8.1%、10.3%。同时,南京发挥第二现场“强引擎”作用,赛事期间,重点点位营业额最高较平日提升超100%,单日重点商圈和商业街区零售、餐饮、住宿等行业单位最高交易金额突破10亿元。
“苏超”期间,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发布的《“苏超”消费跟踪调研报告》显示,95.9%的观众产生了门票以外的消费。江苏省商务厅数据显示,“苏超”前六轮,旅游、出行、餐饮、住宿、体育场景合计实现服务营业收入379.6亿元。10月25日,江苏省统计局发布的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显示,1至8月,全省体育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0%,其中体育组织因赛事运营、活动策划等业务增速明显,同比增速高达27.9%,体育场地设施管理也实现了10.0%的同比增长。
放眼国内,“体育+文旅”为模式的各地城超赛事,既能带动各个地方群众体育的发展,又能促进城市之间的文旅交流,为各地城市品牌活化、消费场景延伸和区域协同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成功密码:政府搭台、群众唱戏
“苏超”为什么火?一项关于“苏超”的调查报告显示,有50.2%的参与调查者认为,“苏超”火爆的主因在于草根属性强、顺应群众需求。
以城市之名组队出征,让江苏13座城市都有了自己的主队,不仅点燃了普通市民的运动热情,更引发了大家对各自地域文化的强烈共鸣。官方数据显示,“苏超”516名参赛球员,65%以上是快递员、程序员、空调维修工、在校师生等。这些“草根”球员拉近了足球与大众的距离,让赛事与城市乡村建立起情感纽带。
![]()
首届“苏超”联赛泰州队夺冠。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摄
对待球迷方面,“苏超”把“宠粉”刻在骨子里。从更换球场、开通专列,到5-20元的亲民票价、街边烧烤店广告牌进到赛场,“苏超”将市井烟火与足球热血熔铸在一起,让绿茵场变成“全民大舞台”,群众属性十足;另一方面,有媒体指出,政府搭台、群众唱戏,是“苏超”成功的密码。5月10日,时任江苏省省长许昆林现身“苏超”开幕式,静坐观赛,没有致辞,这恰是务实作风和城市治理理念的呈现:足球回归球场,文化拥抱烟火,管理就是服务。
而在“有所为”上,江苏各级政府始终扮演“发起者、引导者、推动者”的角色,“有所不为”则体现在对市场活力的尊重。“苏超”由各设区市体育局、省足协和省体育产业集团共同承办,政府不干预赛事的商业开发。在“苏超”赛季之初,常州东哈·东北街边烧烤店出资10万即获赞助资格,广告牌与一众百万级赞助商并排出现在赛场。草根情怀撞上契约精神,引发全民共情。另外,赛季之初,南京官媒下场造梗,助燃了各地玩梗自嘲、集体整活的画风。放得下身段和包袱,方能接得住喜爱。面对“吊州”“十三妹”“散装江苏”等网络调侃,能够“接梗自嘲”,借力发力,也展现出了江苏各地从容而自信的姿态。
上游新闻据人民网、新华日报、澎湃新闻、荔枝新闻、新华社等综合
编辑:杨波
责编:李洋
终审:冯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