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1日,中国商务部一句话让全球汽车行业松了口气。
商务部说,会考虑企业实际情况,对符合条件的安世半导体出口予以豁免。
可能有人没听过这事儿的来龙去脉,这背后的戏比商业大片还精彩,荷兰政府当主角,演了一出“抢企业反被坑”的闹剧。
事情得从荷兰政府那波激进操作说起,正常情况下,欧洲办事都挺拖沓的,但这次荷兰政府效率高得反常。
短短一周时间,他们就把安世半导体的所有活动全冻结了,不管是商贸往来还是股权变动,一概不许动。
更绝的是,他们直接把安世母公司闻泰科技派去的CEO张学政给革职了,还指定了自己人当新CEO。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就是明着要把安世半导体“国有化”,说抢一点不夸张。
安世半导体又不是什么行业顶尖巨头,比英飞凌、安森美这些企业差着一截,荷兰为啥非要抢它?荷兰看中的是安世的“全能”。
![]()
这企业从芯片设计到封测,一套流程都能自己搞定,不用依赖别人。
对现在的欧洲来说,这种全产业链能力刚好能补上短板。
欧洲搞了个“欧洲芯片法案2.0”,核心就是要让半导体产业独立自主,不再看别人脸色。
欧洲的半导体产业早就“坐吃山空”了,最典型的就是荷兰的阿斯麦尔。
![]()
阿斯麦尔是光刻机巨头,但日子并不好过,它的尖端技术得靠美国支援,需要的原材料又离不开中国。
2022年中美关系紧张的时候,阿斯麦尔夹在中间两头受气,还得两边讨好才能正常运转。
这种滋味,怕是最有体会的就是荷兰政府了,本来想靠抢安世来补产业链短板,荷兰这步棋背后还有更复杂的算计。
当时中美第四轮会谈刚结束,两边没达成共识,美国还搞了个“50%规则”进一步对华施压。
![]()
荷兰作为美国的核心盟友,抢下安世既能推进欧洲半导体独立,又能给美国递投名状,讨个欢心。
他们大概觉得,中国平时看着挺温和,就算抢了企业,找个理由糊弄一下就行。
美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后来也说,没想到中方会有这么激烈的反应,中国的反击来得又快又准,直接暂停了安世中国工厂的出口许可。
这一下就把全球汽车制造商逼急了,尤其是欧洲车企,汽车制造离不开芯片,安世的产品刚好是很多车企的刚需。
![]()
欧洲汽车业是支柱产业之一,中国一暂停出口,不少欧洲车企的生产线都受了影响,老牌车企们怨声载道,全把矛头指向荷兰政府。
荷兰政府这时候其实挺慌的,但骑虎难下,要是现在收手,安世没抢到,还把中国得罪了,美国那边也没法交代,里外不是人。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硬着头皮嘴硬,说这么做是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
这话一听就有美国的影子,毕竟“国家安全”这四个字,美国可是常挂在嘴边当借口。
![]()
后来荷兰法院公开的文件,把背后的猫腻扒得更清楚。
文件里明确提到,美国曾威胁荷兰政府,要求他们换掉安世的CEO,这样才能豁免对安世的制裁。
荷兰哪敢不听?安世这五年给荷兰缴了超过1.3亿欧元的税,今年荷兰财政赤字本来就高,要是没了安世这笔收入,经济压力更大。
所以荷兰才敢冒这么大风险抢企业,还得咬着牙说这是自己的独立决定。
本以为抱上美国的大腿就能高枕无忧,没想到美国转头就给了荷兰一刀。
![]()
路透社从知情人士那拿到消息,白宫正准备宣布,让安世中国工厂有序恢复出货。
这消息对荷兰来说,跟被当面扇耳光没区别,典型的过河拆桥,但美国这么做,也是被逼的。
早在10月23日,安世中国就给客户发过邮件,说要恢复部分芯片供货,但有两个条件:只供中国国内业务,结算必须用人民币。
这两个条件戳中了美国的痛处,中国新能源汽车现在发展得风生水起,已经成了全球汽车业的风向标。
![]()
美国本来想遏制中国发展,还想让制造业回流,要是中国车企一直有稳定的芯片供应,美国的计划就更难实现了。
更关键的是人民币结算。,大众这些车企为了不停产,肯定得向中国低头用人民币结算这一下就动摇了美元的霸权地位,美国肯定不能坐视不管。
如此看来,荷兰抢安世不仅没帮上美国,反而给美国添了麻烦,成了绊脚石。
美国哪还管荷兰的死活,直接就把荷兰卖了。
![]()
荷兰到最后才发现,自己抢来的只是个空壳子,中国商务部说的恢复出口,是让安世中国工厂供货,跟荷兰那边的安世总部没半点关系。
以后安世芯片出口,直接从中国发货就行,荷兰彻底被架空了,这事儿中国做得有理有据,荷兰连反驳的余地都没有。
安世半导体近七成的产能都在中国,荷兰那边只占三成。
以中国的制造业能力,补上荷兰那三成产能完全没问题,足够满足原来客户的需求。
![]()
更何况,安世是中国闻泰集团全资控股的企业,中国绕开荷兰总部直接供货,既不存在技术泄露,也不涉及所谓的安全问题。
荷兰费了那么大劲,最后只拿到一个没多少产能的空架子,说它是小丑真不冤枉。
荷兰这出闹剧,其实暴露了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深层矛盾。
现在各国都在抢半导体产业链的主导权,但产业链不是靠抢企业就能建起来的,核心还是得有产能和技术。
![]()
荷兰只看到安世的全产业链能力,却没意识到安世的产能根基早就扎在中国了,这种抢企业的做法,本身就不是明智之举。
中国的反击也给其他国家提了个醒,不要轻易招惹中国的企业。
中国现在在全球产业链中位置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制造业产能,不是随便能替代的。
荷兰要是一开始没搞这种强盗行径,好好跟中国商量,也不至于落得这么尴尬的下场。
![]()
安世中国提出的人民币结算要求,看着是个简单的结算方式变化,实际上是改写贸易规则的关键一步。
以前全球贸易大多用美元结算,这也是美元霸权的基础。
现在芯片这种关键产品开始用人民币结算,其他行业很可能会跟着学,去美元化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这两年已经有不少国家开始用人民币做贸易结算了,中国和很多国家都签了货币合作协议。
![]()
安世这事儿相当于给人民币结算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应用场景,影响力会慢慢扩散。
美国之所以急着让中国恢复出口,就是怕人民币结算的范围越来越大,动摇美元的地位,从全球半导体格局来看,这事儿也加速了产业链的区域化。
以前大家可能还依赖单一的供应链,现在各国都会更注重自主可控,尽量把产业链关键环节握在自己手里。
国际半导体协会有份报告就提到,未来几年全球半导体企业都会加大在本土的投资,区域化布局会越来越明显。
![]()
欧盟其实也挺无奈的,“欧洲芯片法案2.0”喊了那么久,想实现独立自主,但光靠抢企业根本不现实。
欧洲半导体产业对中美两国的依赖太深,阿斯麦尔就是最好的例子,离开中美根本玩不转。
这次荷兰抢安世失败,也让欧盟看清了现实,想摆脱依赖,还得靠自己研发技术、建产能,不是靠抢就能解决的。
荷兰这波操作,最后成了中美欧三方博弈的牺牲品,它既没拿到想要的半导体产业链主导权,又得罪了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还被自己的盟友美国背刺。
![]()
更关键的是,它破坏了跨国投资的信任基础,以后哪家中国企业还敢放心在荷兰投资?这种损失,可比1.3亿欧元的税收大多了。
半导体产业的竞争,本质上是技术和产能的竞争,不是靠政治操弄和强盗行径就能赢的。
中国之所以能在这场博弈中占据主动,就是因为有强大的制造业产能和完整的产业链,安世中国工厂的产能就是最硬的底气。
荷兰的教训应该让所有国家明白,在全球化时代,产业链是相互依存的,互利共赢才是长久之道。
![]()
靠抢、靠制裁、靠威胁,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美国这次背刺荷兰,也让其他盟友看清了美国的真面目只要涉及自身利益,盟友随时可以被牺牲。
毫无疑问,未来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博弈还会继续,但格局已经悄悄改变。
中国在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会越来越稳固,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话语权也会不断提升。
而荷兰,大概会成为各国在国际竞争中,一个“反面教材”般的存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