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美国在芯片产业上游“有两把刷子”,尤其是EDA软件、半导体设备这些关键领域,堪称全球“硬通货”。
日本、荷兰虽然也有拿得出手的半导体设备,但毕竟跟着美国混,美国不让卖的东西,他们真不敢卖。说白了,全球半导体设备的话语权,基本攥在美国手里。
![]()
美国靠这手“卡脖子”绝活儿,硬生生挡住了中国芯片产业往高端走的路。特别是那些能造7纳米、5纳米芯片的先进设备,美国说“不卖”,中国就只能干瞪眼。咋办?只能自己搞国产化——把芯片生产线上的设备全换成“中国造”,才能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但这条路真心不好走。早些年,国产半导体设备只能应付成熟工艺,比如28纳米以上的芯片,至于7纳米、5纳米这种先进工艺的设备,几乎一片空白。
不过,被“卡脖子”倒逼着,国产设备厂商这几年拼了命地往前冲。从成熟工艺开始试,一点点往先进工艺爬,和芯片厂反复磨合,在生产线上“边试边改”,总算有了点眉目。
![]()
最近,长江存储传来好消息:第三期项目正式落地,注册资本207.2亿元,明确要搞100%国产半导体设备的生产线。
据可靠消息,首条全国产化产线已经计划在2025年下半年试产,2026年全面量产。为了这个目标,长江存储和北方华创、中微公司这些国内设备巨头深度绑定,测试工作早就铺开了。
![]()
当然,就算真搞成了,初期良率、产能肯定不会太高——毕竟从“零”到“有”的每一步都难。但只要跨过了这道坎,从“1”到“10”、从“10”到“100”就会顺得多。一旦长江存储这条路走通,其他芯片企业肯定跟着学,逐步实现半导体设备100%国产化。到那时候,美国再想靠“卡设备”来限制中国芯片产业,可就卡不住了——霸权地位自然要动摇。
你说美国慌不慌?反正换我是美国,看到中国芯片产业在设备国产化上“破局”,心里肯定得犯嘀咕。毕竟,自己手里的“王牌”要是不好使了,这霸权还怎么撑得下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